2024年06月13日
第6版:

王堂选与茫荡古道

“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的民谣耳熟能详。茫荡山独特的高山地理风貌是大自然馈赠给当地人的宝贵资源。那里的民风淳朴,笔者采风之余,将当地民谣汇集整理成这段俚歌、小调:

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

“义声载道”碑,百年荫千秋。

山高路又险,古树名木多。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村寨隔不远,三里不同音。

烟囱有几座,乡里又乡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宝珠晴雨树,天晴飘雨丝。

登高望绝顶,极目楚天舒。

悠悠分旷野,荡荡谷底风。

三千八百坎的“义声载道”碑立于一百年前的1923年12月。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先生为褒奖南平茂地乡筠竹坪村村民王堂选用十年艰辛修筑三千八百坎的义举而树碑立传,时光的年轮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

“义声载道”碑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特别是特殊年代被造反派捣毁成碎块,撒落在荒郊野岭。后经文物管理部门捡拾、拼凑合成复原,其间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1957年冬季,我第一次到三千八百坎游览,那时只是游玩,对文物的概念尚不知晓,后来多次上山才慢慢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共享。1979年7月中旬,我在茂地为茫荡山景区拍摄古树名木工作了半个多月时间,期间我开始关注“义声载道”碑的来龙去脉。六十六年过去了,我也收集了不少资料。我很钦佩市博物馆首任馆长卢保康先生,他为被损毁的石碑付出精力和心血,才得以完成这一块丰碑的复原工作。

茫荡古道三千八百坎位于延平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由三千八百级石阶构成而得名。相传古代为一羊肠小道,民间传说北宋杨八妹屯兵演练于茫荡山顶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曚瞳洋,因山路崎岖,运粮不便,下令修此古道,是南平古时通往顺昌、光泽等地及进入江西和转赴京城的唯一官道,此道地势险峻,有许多石阶是在悬山峭壁处折叠,长期以来,这条长岭经雨水冲刷崩塌,年久失修,商贾行人极感不便。

古延平茂地筠竹村村民王堂选(1853-1924)自幼务农,晨出晚归,来往于三千八百坎,亲历其艰难困苦,他立下行善之志,决心重修此道。工程之大,非一个普通农民力所能及,但王堂选矢志不渝,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卖茶水设案路头,祈求募捐,又沿途远走劝募筹资,前后历经十年,终于在1920年竣工,将原先的三千八百坎改砌成五千四百四十二坎,每坎高约十五公分,宽约一米,均用条石铺筑,中途还建有半岩亭、岩头亭,供路人憩息和躲避风雨。岩头亭亦称古堡,位于坎顶,出入口均为鹅卵石垒砌的拱状山门,横贯于古道三千八百坎顶峰的两峰之间,内部瓮城,可设守兵,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及之态势, 是八闽重镇古延平的雄关要隘北大门。

王堂选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竟能十年募捐,十年修筑,十年艰辛,十年完工。

作者:□方方
2024-06-13 □方方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8566.html 1 王堂选与茫荡古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