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作协副主席、福建省知名作家邱贵平耗时五年、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云耕者》出版,该作系2022年度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作品。小说描述了“80后”大学生白云翩,离开省城福州回闽西北老家种植有机稻,几经波折创业初成,感召丈夫柳耕笙返乡,一道深耕乡土发展现代农业,开发出品牌系列大米和深加工米品,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凝聚有志青年造梦乡村,躬身践行“中国人民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家国情怀。《云耕者》一书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本期,刊载作家精彩书评,以飨读者。
《云耕者》是一部反映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主人公白云翩、柳耕笙先后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上地养猪、种稻、养鱼、养蜂,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创业成功,再次实践了邱贵平“大人物写进历史,小人物写进小说”的创作理念。
素以老庄自居的邱贵平,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书写一群最熟悉的人、一些最熟悉的事,揭示了当下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提出农村人口锐减状况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历史命题,提出“食品就是人品,耕者即是父母”的深度社会思考。
这是一部富有灵气的小说,纵情山野的作者从熟悉的山川田野中汲取创作灵感,饱蘸泥土的芬芳,满怀乡土的激情与深情,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新时代的农村“三乡人”:老一辈原乡人佛顶珠、仲守福、仲守地、土芬、地芬、田恒乐,新生代归乡人白云翩、柳耕笙、仲山、大卵泡、土肥圆,新乡人大师兄、二师兄等。
对于作家来说,故乡的土地永远充满了灵气。在邱贵平眼里,上地就是这样一块充满灵气的土地:插根扁担都能长成竹子长出竹笋,出产具有药用功能的珍稀稻米黑稻。更为神奇的是,白云翩产后没有奶水,无论怎么进补都无济于事,回到家乡之后,一经泥土的“熏陶”,突然有了丰沛的奶水。
主人公白云翩是小说中极具灵性的人物,竟然能够嗅到架上老南瓜和老冬瓜的清香,能嗅到稻壳里的米香和包衣里的玉米香,甚至能嗅到土里萝卜、地瓜、芋子、山药、荸荠的气息……
正如作者的网名“邱散仙”一样,这是一部充满仙气的小说。不仅里面的人物充盈着仙气,所有植物、动物都充盈着仙气。比如酸枣树,“竟然违背自然之道,一树开两色花,异常罕见。”“大山不知是受到刺激还是变异,酸枣树多得令人惊诧叹服,好像整个闽西北的酸枣树,都长到了舌头坪。”
小说中诸多描写充满童话般的色彩。比如蜜蜂,“看到锦簇般的酸枣花,就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饥饿的野猫看见鱼儿、饥饿的鳄鱼嗅到血腥,一只只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还有在“象女”(脸部变异好似大象脸)秀米整容成功回家时,“富家地每个蜂箱,派出上百只代表迎接秀米;舌头坪每个蜂箱,派出上百只代表迎接秀米;愁岭每个蜂箱,派出上百只代表迎接秀米。愁岭的蜜蜂路途较远,迟到了一会儿。蜜蜂围着秀米载歌载舞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散去。”
从上述描写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品具有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从中体悟到作者对乡村故土的深情,对色彩斑澜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坚守农村的创业者发自内心的尊崇与赞颂。这是一部富有童话和寓言色彩的小说,作者赋予乡村振兴这一重大题材以童话般的描述和寓言式的书写,沐浴着邱贵平作为一位平民作家的理想主义光辉。
同时,这也是一部土气满满的小说,延续了作者一如既往的“土著”语言风格,字里行间氤氲着泥土芬芳,一股浓郁而又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人物当中,既有仙气飘飘灵气袅袅的白云翩、洋气浪漫的大师兄和二师兄,也有土气十足的大卵泡、仲守福、土肥圆、官财营,土洋相映,勾画出一批新时代乡村人物众生像。
甚至连地名都充满土气,同时接满地气,比如富家地、舌尖坪、上地、下地、白水漈等等。菜品更是土得掉渣,比如故香农家菜馆三道招牌菜:爆炒猪大肠、饭奶茄子、霉乳田螺,写出了闽北家乡菜的土风土味,简直土到肺腑土到极致,极具乡野风味,让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乃至回味无穷。
而有关站桶、土砻、水碓等乡村“土物”的描述,不仅让人“睹物”思乡,也不由地让人追忆起曾经的沧桑岁月,与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一股怀旧的乡愁弥漫在字里行间,瞬间引发读者对乡村岁月的共鸣与感慨。
《云耕者》的语言新颖独到,比喻生动形象,极具土情土味。比如柳耕笙说:“我就一个小书记小老板,别口口声声大书记总老板的,对了,总老板是什么意思,有这种叫法吗?”“总老板就是老板中的老板,最大老板的意思,跟三军总司令一样大。”仲生的老婆说。
比如,“如果走在陆地上的土肥圆,活像一只肥鹅;那么走在田里的土肥圆,则活像一只企鹅”。真是活灵活现。又比如,秧苗“它好像有洁癖,要与秧田撇清关系,以清白的根须重新扎根泥土。”书中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不仅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而且极具哲学意味。
据了解,小说素材来源于有“福建乌克兰”之称的龙岩上杭县,但我分明从小说中,看到当下闽北、福建乃至全国广大农村的影子,看到身边众多白云翩、柳耕笙的影子,更看到了农村新生代的希望,还有田野的希望。
总而言之,《云耕者》是一部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充盈着灵气、仙气和土气,具有强大乡土“气场”的小说,让人捧卷细读,沉醉其中。
(作者系福建省作协会员、南平市作协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