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4日
第7版:

茶叶标本里的“武夷绿”

叶江华(左)在与学生讨论标本制作

盛夏,武夷学院武夷岩茶绿色创新中心宁静而清新。

“这200多种茶树的鲜叶永久性标本,不仅保绿,也可以持续性循环使用。”

“做成了这种标本后,天南地北,距离再远,都可以看到绿色的武夷茶了。”

继2023年9月母树大红袍鲜叶标本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后,武夷学院叶江华博士团队再次制作并完成了第一批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200多个种质的鲜叶永久性标本。

“不仅容易脱色,也容易受潮、霉变。”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叶江华博士说,前两年在走访武夷山当地茶企时,多位负责人向他反映企业做的茶叶标本,起不到展示和推介企业文化的作用。

“以前人们说武夷岩茶是乞丐的外表,这是指市场上的武夷岩茶,如果把鲜叶做成标本就好看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从去年春茶季开始,叶江华博士团队着手研究鲜叶永久性标本技术。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更是武夷山的一张名片。为此,团队决定制作的第一个标本是大红袍。

“保绿是个大难题。”叶江华说。此前,并未有高校团队做过相关实验,一切都将从零开始。药剂配置、添加顺序和实验温度等等因素,排列起来是庞大的实验次数。

保绿基本上完成了,在标本胶体溶液制备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如叶片容易下沉、发皱、出现气泡等。

从一片叶到多片叶,从无梗到有梗,团队整整花了5个月。

“母树大红袍那里我就爬上去了三次。”叶江华介绍说,此前试验用的大红袍茶叶来自于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的。“第一次是在觉得条件基本上符合了,就在得到批准后,到母树大红袍上面采了几片下来。没想到,因为生长环境不同等原因,没达到保绿的要求。”

又经过数天的比对和优化,团队成功完成了第二次采摘来的三叶大红袍永久性标本。

“第三次再上母树大红袍,是为了可以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多叶大红袍永久性标本。多少片叶?10多片。”叶江华说。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的美誉,历史上武夷山具有名目记载的茶树有800余种,当前被茶农广泛种植的有80余种,其中武夷岩茶的当家优良品种“肉桂”就是20世纪80年代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武夷名丛中选育的成果。

“从4月到5月,今年整个春茶季,我们都在制作鲜叶永久性标本。”为了更好地展现武夷山的茶叶种质资源和生态优势,叶江华博士团队将永久性标本的品种扩展到200多种,其鲜叶采摘的范围在学校种质资源圃和九龙窠名丛园的基础上,又增加龟岩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九龙窠名丛园不止有母树大红袍,还生长着白瑞香等几十个名丛;龟岩基地为《武夷岩茶名丛录》和《武夷茶名丛研究》的作者罗盛财主持建办,栽种了100多个名丛;武夷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圃目前有359个茶树品种,不仅有武夷山、安溪等福建省内的品种,还有来自云南、四川、安徽、湖南等外省品种。

“目前,在永久性标本上,我们获得了3个专利授权、100多个版权。高兴的是,‘岩上’‘瑞泉’这二家茶企,也将展出我们团队制作出来的这些标本。”叶江华说,“将来,我们还准备将永久性标本开发成文创产品,让更多人认识武夷茶,讲好这一片叶子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裴礼辉 实习生 龙晨露 文/摄
2024-07-04 □本报记者 裴礼辉 实习生 龙晨露 文/摄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9534.html 1 茶叶标本里的“武夷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