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霞 陈叶芬)近日,浦城县法院执行局收到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构建和谐社会,保护百姓权益”。
原来,不久前,浦城县法院通过交叉执行执结了一起涉案总金额达400万元的合同纠纷案件,用以股抵债的方式为该案画上圆满句号,不仅保障了申请执行人权益,也让涉案企业“活”了起来。
福建省某公司与祝某等四人合同纠纷一案,因该公司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祝某等四人遂于2017年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标的金额为400万元。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原执行法官彻查了该公司名下的财产状况,发现其名下并未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经执行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该公司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本以为该案能够顺利解决,但该公司并没有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义务,案件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为有效化解这起陈年积案,今年,法院整合执行力量,启动内部交叉执行,这让该案出现转机。
执行法官重新对该公司财产状况进行梳理,发现该公司名下虽无资产偿还申请执行人的大额债务,但其本身仍具有运营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具有偿还能力的。
怎样才能既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又给该公司一条“生路”呢?是否可以通过以股抵债的形式推进案件执结,抱着这个想法,执行法官积极组织多方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该公司将部分商标转让给案外人。“商标都转让了,股权又不值钱,这方案我们不同意!”因商标转让争议等问题,大家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调解以失败告终。
以股抵债真的行不通?执行法官决定从商标转让问题症结入手,重新制定调解方案,再次组织多方进行调解。最终,在执行法官不懈努力下,解决了商标转让事宜,大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该公司自愿用股权偿还债务,至此本次执行终得圆满。
相关链接:
什么是交叉执行?
交叉执行是人民法院针对执行难问题,依法探索出的新方法。新时代的交叉执行,包括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等多种方式。交叉执行各种具体方式是加强执行监督管理,有效破解执行难题的有机整体,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或者递进关系。具体选择哪种交叉执行方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