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匡山腹地的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干净整洁,炊烟袅袅,古朴山村风貌与传统生活形态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
“这些年,我们靠着乡村旅游和‘土特产’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双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仕银说,该村坚持“不砍一棵树,村民也致富”的理念,引导农户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森林人家、匡山诗部落等民宿,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双同村是富岭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富岭镇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示范引领,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福地富岭·匡山寻隐”乡村旅游新名片,以农文旅融合“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山地车越野、围炉煮茶、烧烤……丰富的体验搭起亲友沟通、亲子互动的平台,让人忘却工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如今,富岭镇大水口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以前这是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山,一年到头看不到几辆车进来,现在门口经常排起长龙。”乡贤朱继富说着这几年的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他是在沪的企业家,本着对家乡的热爱,他和创业伙伴自2020年开始对大水口村进行旅游开发,打造集休闲、运动、住宿等多种体验为一体的度假区。
据了解,大水口村发挥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打好“乡情牌”,引导在外企业家和村集体共同投资建设大水口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当地县域旅游龙头品牌。近年来,大水口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浦城全县43万余人口中,外出经商创业的有十余万人,一些乡贤也有意愿回来建设家乡。富岭镇通过“回归工程”“商会联乡村·牵手促振兴”等形式,引回十余位具有影响力的“归乡人”,投资建设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特色产品产销等。同时,借助乡贤渠道和资源,让当地“土特产”走出去,把人才引进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在做美乡村的同时,富岭镇还积极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高坊村原本基础薄弱,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后,该村与乡村振兴公司合作,以“镇乡村振兴公司搭平台+专业团队运营管理+N经纪人投资运营+村民增收”的共富模式,共同搭建“返乡创业共富工坊”,打造房车露营、水上乐园、非遗体验等项目,补上旅游体验、特色产品等缺项。据悉,后续“返乡创业共富工坊”将开展乡村旅游、研学体验、电商直播等多种经营,为高坊村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为进一步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富岭镇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开展“党建体检”把脉开方,梳理全乡产业规划,并成立镇乡村振兴公司,依托“双领办”工作机制,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全镇优势农特产品,助推农特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迈进。据悉,该镇先后成功申报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经营场所每年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创新打造蜂蜡、酸枣糕等体验工坊,助力农户每年创收超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