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蛇类外出活动较为频繁的月份,当我们在野外、家中等不同场景遇到蛇类,应如何处理,被蛇类咬伤后如何救治?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务农、野外郊游小心被蛇咬伤
闽北地区有不少上山从事劳作生产的农民、采茶工等,他们被蛇咬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每年夏季医院都会收治一些蛇咬伤的患者。”武夷山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李云武介绍,被蛇咬伤的场景多为户外,如田地、河边。一般是在劳作时踩到,或用手拨土时等。少数住在偏远山区的,也有在家中上厕所时被咬到。
今年春天,50多岁的陈阿姨就在上山劳作时被一条小青蛇咬伤。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陈阿姨被咬伤的右脸开始肿胀疼痛。之后,肿胀迅速蔓延至颈部,喉咙胀痛,存在濒死感。后来陈阿姨被送至武夷山市立医院急诊抢救室。医生判断小青蛇就是剧毒的竹叶青,立即为陈阿姨注射了抗五步蛇毒血清。
因为面部及颈部水肿,存在窒息风险,医生将陈阿姨转至重症监护病区。李云武说:“当时病人颈部肿胀明显,言语含糊无法表达,咽喉部压迫水肿,我们立即用了小儿型号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才成功救治。”
“这种咬伤当时没有立刻肿起来,如果这个病人自行处置或者先回家敷草药等,再耽误2小时就有生命危险。”李云武庆幸道,幸亏送医及时,病情得以控制。上个月医生进行了随访,陈阿姨恢复状况良好。
做好措施预防蛇入户
6—9月是蛇捕食、繁殖的季节,不仅户外山林有蛇出没,不少蛇频繁入户,进屋“纳凉”。
“警察同志,有条蛇溜进了我们家了,你们快来!”前段时间,延平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接辖区群众报警称,在家中灶台下发现了一条眼镜蛇,需要民警帮助。
接警后,民警立即携带捕蛇工具赶赴报警地,看到一条长约1.5米、三指粗的眼镜蛇在厨房的水槽下躲藏。因担心眼镜蛇伤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民警马上疏散周边围观群众,随后在延平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捕蛇工具将眼镜蛇固定并装进编织袋中。
经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仔细检查,这条眼镜蛇符合放生条件,民警连夜将眼镜蛇带到户外安全区域进行放生,让其重归大自然。
武夷山市消防救援人员李浪也处置过多起蛇入户事件。“要保持冷静迅速避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同时拨打119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并进行处置。”李浪提醒,如遇到蛇,不要追赶、惊吓蛇,更不能贸然进行抓捕。
夏秋季节,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频繁出洞活动,应特别注意防蛇。住在靠山或靠树丛的人家更要注意关好门窗,如果家中的门窗要敞开,尽量用纱窗、纱帘进行隔离,可以防蛇进入。农村居民要对房屋周边进行检查,不要堆放大量的杂物、垃圾、木柴等,这样会让蛇有机会藏匿。
被蛇咬伤需正确处理
“本来蛇咬伤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救治不规范、救治时间延迟,就有可能致残致死。”李云武认为,一方面,不少人迷信民间偏方,导致被蛇咬伤的伤口进一步感染;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蛇咬伤的危害性认知不足,部分蛇咬伤一开始伤口小,患者中毒表现不明显,未能快速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和急救,直到出现大面积损伤才就医。
怎样识别哪些是毒蛇?被蛇咬伤后怎么办?“不要擅自包扎伤口,也不要用刀切割伤口,不正确的处理可能导致后续伤口局部坏死。也不要用嘴吸出毒液或者局部挤压,可能会加速毒液的扩散或导致二次中毒。”李云武强调,影视剧常出现的用嘴吸蛇毒的做法并不正确,因为口腔黏膜的通透性非常高,蛇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到吸毒者的血液循环里,让施救的人也跟着中毒。
那可以把蛇毒从伤口挤出来吗?“蛇咬的伤口一丁点大,想把蛇毒挤出来,几乎不可能。”李云武否定了这种想法。他解释,被蛇咬后,蛇毒会迅速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其它部位,如果挤压排毒不当,反而还可能加剧毒液扩散。
“被蛇咬伤,可以从伤口处判断有无毒。”李云武介绍,毒蛇口内有毒牙和毒腺,咬的伤口深,多呈“..”形的毒牙咬痕,也有呈“::”形。上颌是四排牙齿,下颌是两排牙齿,咬痕会有它们牙齿的形状。如果确定是无毒蛇的话,用清水冲洗伤口,涂上碘酒消毒就可以。同时检查可能残留在伤口的牙齿,如果不确定,建议到医院处理。
被毒蛇咬伤了,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到最近的、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救治,尽早使用特效抗蛇毒血清。武夷山市立医院常备有五步蛇血清、腹蛇血清、银环蛇血清、眼镜蛇血清,因为蛇毒血清制品保存要求高,而且价格昂贵、品种多,所以一些乡镇街道卫生院没有配备。
李云武提醒,早期足量抗蛇毒血清可有效防止蛇毒的后续损害,甚至能够实现零死亡零致残的目标。越早使用,蛇毒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愈小,预后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