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和小哥心中总有个发财梦。也许是心疼父母的日夜操劳,想发笔小财为他们分忧解难;也许是想拥有一笔小钱,可以上书店豪气地买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偶尔买上一些零嘴儿解解馋。那时的我们总是幼稚地幻想着自己哪天就能一夜暴富。
春天,我喜欢和小哥挎着篮子去山上采蕨菜。有一次,兄妹俩说说笑笑,采了一上午蕨菜,收获颇丰。我们开心地挎着一篮子蕨菜,心想着可以骄傲地向母亲邀功啦!突然,一棵粗壮的树地瓜出现在我的眼前,叶子绿得发亮,它的根闽北俗称“牛奶根”,因折断它的茎会流出牛奶样的汁液而得名。平时母亲会挖它的根须熬骨头汤,熬出的骨头汤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而且还可去湿气。有时母亲也会拿着“牛奶根”去集市上卖,换取一些零钱。我是跟着母亲去卖过这些的,那些细小的根须都能卖一些钱。这棵呢,长得这么茁壮,也更值钱吧?小哥说:“应该是。我听说人参越粗越值钱。妹妹,我们今天可是发财啦!”我和小哥一边小心翼翼地挖着牛奶根,一边想象着母亲看到我们挖的大树根,直夸我们能干的样子!此时在我们的眼里,这哪是挖“牛奶根”,分明是挖人参嘛!就差没给它系上红绸带啦!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挖出了“牛奶根”。带上“牛奶根”,提着半篮子蕨菜,我们飞奔回家,急忙和母亲报告得到“宝贝”的好消息。母亲看着我们的“战利品”,果然笑得合不拢嘴。待母亲笑完后,她告诉我们:“傻孩子,这根啊,是要长在水边的才是上等品。你们挖的这根长在山上,而且这么大,人家不喜欢,也卖不了钱。”听了母亲的话,我们面面相觑,唉,白花了力气,一个发财梦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每天晚上,我们兄妹们围坐在饭桌前看书学习,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在一旁做着针线活,督促着我们学习。有时她会漫不经心地说上一句:“孩子,你们学习要认真啊!我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钱来可不容易。”钱是挖出来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小哥对视了一眼,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想挖出很多的钱,首先就要种钱。第二天,我和小哥各自拿出自己的零花钱,那可是我们积攒了好久的一分两分的硬币。我和小哥细心地把硬币用塑料袋装好,找了一隐蔽的角落,挖了一小块地,埋下硬币,还不忘踩上几脚,让“种子”安心地在地里生根发芽。
那段时间,我和小哥时不时给那块地浇点水,拔些草,照料得可精心了。秋天到了,这是个收获的季节,我和小哥也要获得钱财的大丰收了。我们拿了小锄头,提上篮子,上面还不忘盖上一层报纸。窃以为万一挖了一篮子的钱,也是要盖盖的,俗话说钱财不外露嘛!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小哥挖了几锄头,我们种下的钱出现了,不过它们可没像我们脑海中的红薯那样拖儿带女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种下去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甚至模样还变丑了,有些锈迹斑斑。
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母亲说了谎话?我们垂头丧气地收了钱。父母看到我们这份模样,问清缘由,笑出了泪花,“傻孩子,钱是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是说我们挣钱不容易。钱哪能种啊?你们好好读书学本事才是替父母挣钱呢!”
从那以后,我们也不再做发财梦,一心一意地读着书,时不时地捧回奖状,获得奖品,在同学们的眼里,那也是一笔小财富呢!看着贴了一墙的奖状,父母的心里自是欢喜,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兄妹们读书努力,学着写作投稿,开始有文章见报了,当我们取了稿费,父母的脸上笑开了花。我知道,我们不会成为富翁,但是因为热爱学习,就可以一直在精神世界里富足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