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若一个人没有孝心,那么这个人基本也就丧失了纯良敦厚的人性。
中国的平民百姓自古就有一种朴素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旧时底层平民百姓的生活实属不易,到老了自然怕难以自食其力,何况还可能会生病,只能希望有后人来养老送终。
即使如此,可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况且大自然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是人?所以“孝”本是一个人的应有之义。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孝”之所以被称之为“美德”,乃是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做好。
幸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不少的仁人志士、圣贤学者们,他们把“行孝”列入了道德标准的范畴,且还逐步形成了孝顺父母,为官清正廉明的“孝廉文化”。并还提上了家族或家国的议事日程,尤其是在汉代,孝廉文化还成了朝廷官府察举取士用人的重要科目。对不孝不廉的人员是不会录用的。
传说远古大禹治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与妻儿老小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这是不孝吗?不!这是弃个人小孝,而救天下民众,此乃大义大廉大孝的家国情怀。还有2010年6月19日光泽爆发特大洪灾,驻福建的解放军部队从福州日夜兼程赶来救灾。其中经过几个洪灾区,还是某些战士的家,但是战士们却没有一个提出要回家看看,全都义无反顾地直奔目的地。难道这也是不孝吗?不!所有战士们都满怀坚定的信念,相信他们家的灾难自有当地政府和兄弟部队救援,他们共同救援的其实就是自己的父老乡亲。后来,我们县的领导也陪同部队首长慰问重灾户。到我家时,我很激动,不由得说了句:“我原来也当过兵,也参加过抗洪救灾……”想不到竟深深地触动了战士们,气氛亲切有加。负责宣传的同志们还拍了一张感情十分真挚动人的《军民鱼水情》照片。
现在“中华文化”更是融入了社会的公益事业,尤其是为老年人每年免费体检的家庭医生,每当我见到乡镇、社区的公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看他们温馨体贴、热心、关怀备至的样子,就觉得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他们不光为老人们的生活排忧解难,走街串巷服务到家,还为老人的身体年检存档,知根知底。就算是自己的亲儿女又有谁能做得这样面面俱到呢?也许这就是我们当今孝廉文化崭新的一面。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具有大廉、大爱、大孝的美好的国家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