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第7版: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同产区的茶类,有着不同的茶韵。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品尝茶韵,特别是名茶的独特风韵。

武夷岩茶独一无二的“岩韵”,是茶人不断品饮茶过程中所获得的特殊感受,表现为香气幽雅、滋味丰富、润滑爽口,让人心旷神怡。岩韵是指武夷岩茶的品质、风格、风味、气质,达到了同类茶中的最高品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是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

古人对岩韵的评述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茶之岩韵,唯有这将大自然山川精英融为一体的茶,才能在品味之时,有岩骨之滋味和芬芳馥郁之香气。“岩骨花香”概括了岩韵的本质。岩,茶树生长于碧水丹山环境;骨,茶汤内涵丰富之质感;花,武夷山伴茶而长的植物,如兰花、桂花、梅花等;香,茶香丰富幽雅,并有层次变化。“岩骨”就是以岩骨来比喻岩茶滋味的质感,花香就是岩茶香气的气质。

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醍醐,是类似酥油奶酪一般的物质,挑一匙到嘴里,醇厚而易融化。他赞赏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美味无比的醍醐,认为茶汤入口,既醇厚,又快速在舌、两颊化开,产生生津和回甘的舒适感,这就是超越醍醐的意思;“兰花”是花中君子,其香号称王者之香,以香气幽雅而闻名,茶香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更加细腻和悠长,倍增茶之气韵。

梁章钜之《归田琐记》中,把武夷岩茶之风韵归纳为“活、甘、清、香”,这四字已把武夷岩茶之精华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这四个字之中的“活”字,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冽(包括岩韵)。

乾隆皇帝《冬夜煎茶》诗:“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品最佳”是对武夷茶的肯定,“气味清和兼骨鲠”是对香气和滋味的品鉴描述。“清和”既是对香气评述又是对滋味评述,表现香清幽、味醇和美;“骨鲠”本义是形容人之刚直的性格,在这是对滋味的评定,形容茶汤物质丰富、味觉很物态的刺激感,这里的“骨鲠”即是“岩骨”之意。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从所用的茶壶、茶杯到品茶程序、感觉与武夷茶的品质特点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他在慢饮细啜中,把武夷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来加以对“岩韵”的评述。

当代人对岩韵的评述

当代茶圣吴觉农说,“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味兼红茶绿茶之长。”

茶界泰斗张天福说,乌龙茶的制茶工艺源于武夷岩茶,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熏陶,遂使武夷岩茶品质具有特殊的“岩韵”,即香味相结合,品饮后有回味(喉韵),余韵犹存,齿颊留芳。

著名茶学家林馥泉用“山骨、嘴底、喉韵”来描述“岩韵”。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稍有茶素之苦涩味,过后则逐渐生津,岩茶品质之好坏,几乎取决于气味之良劣。

当代篆刻书法家潘主兰先生也作诗赞到,“岩茶风韵不寻常,活甘清香细品尝。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说,品饮岩茶首重“岩韵”,岩茶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味浓醇厚,润滑回甘,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正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著名女茶学教育家戈佩贞说,武夷山茶人将武夷岩茶的气味提升为韵味,韵源自岩,又将优质岩茶所特有的韵味升华为“岩韵”,这是武夷茶人品饮史上的伟大创举。从古至今,品尝武夷岩茶已成为一件极富诗兴雅意的赏心乐事,为广大文人雅士所崇尚。也正因为用“岩骨花香”四个字来诠释的“岩韵”折服了众多的茶人、茶友。

武夷山茶农、茶人常用“有骨头”“山骨”“水底厚”“不薄”“有东西”“回味长久”“齿颊留香”“过喉润滑”等朴实术语来表达武夷岩茶的“岩韵”。

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鉴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岩茶的品质越好,品茶者对岩茶的了解、体会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境界,“岩韵”就很难用语言来概括和形容,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官感觉。

武夷岩茶素以“岩韵”著称于世。“岩韵”是武夷岩茶的底蕴和内在魅力,使其从众多茶中脱颖而出,令人为之追捧、为之倾倒、为之神往、耐人寻味。茶人往往以品武夷岩茶中“岩韵”为弥足珍贵、至高享受。“岩韵”也是老茶人的毕生追求。武夷岩茶的“岩韵”、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在千回百转的市场中创造了持久不衰的神话。

(本文摘选自《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武夷岩茶》)

作者:□刘宝顺
2024-09-26 □刘宝顺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3224.html 1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