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第4版:

山乡蝶变

在武夷山脉南段天台山的脚下,有一个传统的畲族小山村,顺昌县洋口镇田坪村,也是我的家乡。

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人口千余人,畲族人口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

靠山吃山。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生计仅靠种植水稻、木薯、地瓜等传统作物,青壮年则以上山挖笋、砍毛竹为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的家住在田坪村副村,家门前是一口鱼塘,对面则是海拔1078米的天台山。村内有一所完小(田坪小学),初中要到5公里外的顺昌县民族中学就读,由于交通方式不多,我常常需要步行去读初中。直到读大学以前我都在这里生活,父母也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这一平静在2010年6月18日这天被打破,田坪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村内水、电、路、讯全部中断,沦为孤村,95%以上的农田被毁,90%以上房屋受损倒塌或成危房。

只听见“轰”的一声,整座山塌下来,房子被埋,大家就往山脊上跑,人全部都在山上,整晚都不敢睡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村民还心有余悸。

“我们被武警转移出来了,现在安置在石上小学,有吃有住,不用担心,还有省里领导下来看我们”。当时我正在读大二,与家里通完电话后,得知家里的房子也被冲毁了。

大坪农林场需整村搬迁,田坪村大部分搬迁,谢坊村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需随迁,灾后恢复是一个难题。在洋口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后,上凤村主动将国道旁(主村至埔头)土地让出来作为安置地块,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决定捐建400套公寓式套房。

经过一年半紧张的施工,一期竣工落成,取名“慈济大爱村”。2012年1月3日,村民手捧鲜红的土地证,带着慈济志工送的毛毡、大米等物资,热泪盈眶地搬进了新居。与此同时,侨爱楼和顺昌畲族馆也在紧张地建设之中。

我的家原来是两层的木质老房,因为要供兄弟俩读书,父亲一直没有能力建新房,这次因祸得福住进干净整洁的套房,可以感受到父亲的激动与欣喜。

紧接着开展的是二期、三期建设,共建有安置用房26栋304套,用于安置随迁户、上凤村及周边镇村受灾村民,至此上凤大爱新村的安置建设全部完成。投资近千万元的路网、绿化、自来水、路灯和篮球场等配套设施也在有序建设中。

“还好你搬出来了,不然你家那么偏,我是不会嫁给你的”。2013年,我结婚,当带着新婚妻子前往田坪老家,看到老房子地基时,妻子半开玩笑地对我说。

上凤大爱新村日臻完善。2013年,成立洋口镇上凤新村管理委员会,后更名为顺昌县大爱社区居民委员会。次年,新村内的集超市、住宿、餐饮、农贸市场等于一体约57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交付使用。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走进搬迁后的田坪村,一幢幢齐整的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白墙青瓦房映入眼帘,整个村庄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异地安置后的村庄变美了,乐业才能安居。村里开始鼓励村民养殖蜜蜂、发展特色竹筒酒、种植菌草养羊、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多元就业……

我们这儿的月嫂口碑好,外地人都抢着要,工资也高,从事月嫂家政服务多年的舅母家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2014年以来,洋口镇还充分发掘位于田坪村的天台山奇峰怪石、古银杏群、山樱花、溶洞、万亩竹海等资源发展畲乡特色旅游业,旅游公路、停车场、驴友摄影宿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宏伟壮观的顺昌畲族馆也成了旅游景点。我的小学同学跟着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2022年12月,田坪村党支部与大爱社区内的其他4个党支部组建成一个大爱联合党总支,共同打造幸福家园,此时我也在洋口政府工作,有幸参与其中。开业后的社区长者食堂免费为60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餐食,为60周岁以上老人集中庆生,暑假期间社区6-8岁的小孩还有免费的夏令营可以参加……

时下,我常加入村里晚饭后的“散步大军”,总能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微笑,幸福得像“一家人”。

获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卫生村,福建省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十四年后,少数民族村田坪村已从一个满目疮痍的重灾村变成富屯溪畔的美丽新村,完成了属于她的幸福蝶变……

作者:□雷斌凌
2024-09-30 □雷斌凌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3390.html 1 山乡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