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光泽,从一座桥开始。
这座桥便是承安桥,是位于鸾凤乡油溪村的一座古廊桥。它始建于明代,历经风雨已有四百多年,却依然气宇轩昂。十余年前,我在市里一个摄影展中见过它身披霞光,傲立于溪河之上的雄姿,印象深刻,想找个机会也拍拍它,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直到去年光泽启动“武夷腹地·秘境光泽”全省摄影大赛,我才得以随摄影分队来到油溪,见到曾念念于心的承安桥。
镜头里的承安桥果然造型优美,而且古韵悠然。桥头香樟枝繁叶茂,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座古桥撑起的一把巨伞;桥上古道高低不平,每块石板都记录着过往行人的足迹;桥畔老屋斑驳,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漫步于村里,十多面墙被涂鸦成乡村多彩生活的艺术画,溪畔新路让游客快乐骑行,体验乡村游的乐趣。春看油菜花夏赏荷,又让油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漾乡村”……这一切,构成了油溪村美丽的新风景,也让承安桥成为了乡愁的符号, “乡伴油溪”已成为光泽街头的一张亮眼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探寻怀旧,感受那份久违的亲切。
油溪村的变化,是光泽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类似油溪村这样以生态宜居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村庄打造成旅游特色村的不在少数。我拍过邻近饶坪村的绿色家园,摄过止马镇杉关村的古关隘,造访过李坊乡管蜜村的梨花盛会,航拍过圣农小镇的圣农博物馆,所到之处,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油溪,我发现小小古村并不只有一座承安桥,在其上下游不到百来米处,为方便村民和游客休闲通行,又各建了一座新桥。一座仿廊桥,一座用竹造,桥上都加盖了亭顶,既优美又实用。
桥多且新颖,这又是光泽的一个缩影,而且还是新风景。
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纽带。闽北有着深厚的造桥传统,光泽也不例外。历史上,光泽曾有十多座廊桥横跨溪流之上,但遗憾的是,由于战乱、灾害、岁月销蚀等原因,许多古桥已不复存在。如今保留下来的古桥,仅有华桥乡吴屯村明代双拱石桥等几座,再就是东关桥、西关桥等这些老桥。它们承载着当地人的浓浓的情感记忆,也成为日益稀少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当然,光泽近十多年来也建了不少新桥,比如城区形似白帆高挂的光明桥,它是福建省第一座采用异形主塔的斜拉桥。光明桥建成后大大改善了城区交通拥挤的状况,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然也成为光泽的地标建筑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荣获2023年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盾奖的玲珑桥。它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入口,为双拱结构式公路/人行两用桥,上加亭盖,通体采用闽北常见的毛竹装饰,既传统又时尚,气度非凡。利用节假日前来游览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不仅是对玲珑桥设计理念的肯定,更是对光泽桥梁文化的认可。
在采风的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将这些跨越悠悠岁月、连接古今的桥梁拍摄下来?让它们同框展现,各自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时代的悲欢。我把这些想法告诉光泽的摄影同行,建议他们利用地理熟悉的优势,从容拍摄这些桥梁。无论是承安桥的古朴典雅还是玲珑桥的时尚前卫,吴屯村明代双拱石桥的沧桑古朴,东关、西关两桥的敦实沉稳,光明桥的秀美灵动,圣农厂区内外几座过路天桥的先锋新锐……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值得深入挖掘。
我想,当哪一天能将这些桥梁一一拍摄下来并整理成册时,相信它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光泽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感悟默默无闻的建桥人是如何用智慧和汗水,编织属于这座小城的记忆与梦想,感动于桥影交错间,小城故事满篇温暖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