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第6版:

编程、无人机、电子百拼,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科技感满满——

开启孩子们心中的星辰大海

编程课上,五年(3)班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可遥控的机械臂。

10月24日16时5分,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的校园顿时热闹了起来,各个班级的学生或奔向操场、足球场,或走进音乐室、电脑室……这是他们最期待的课后延时服务时刻。

为推动“双减”落地生效,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近年来以课后延时服务为契机,除了辅导学生当天作业外,还采用选课走班的形式,打破班级和年级“壁垒”,开设了包含非遗、科技、艺术等内容的46个课后延时社团,让学生自由选课。尤其是编程、无人机和电子百拼三大社团让课后服务的科技感拉满,深受学生欢迎。

“等我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拼,看谁拼得最快。”在电子百拼社团教室,傅秋凤老师正指导学生通过电子元件的组合、模拟、拼装,设计出各种有趣的电路。

“老师,我拼好了!”不到一分钟,四年(9)班学生林治臣就完成了拼装作品——一块会唱“生日歌”的电路板。

“老师,我也完成了!”来自四年(3)班的上官辅涵也举手示意。“我很喜欢上电子百拼的课,去年就报名加入了社团,我还拼出过收音机,能收到好几个电台呢。”上官辅涵对此颇为自豪。

学生们一个个陆续完成了拼装,傅秋凤逐一检查指导,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物理电路知识。

“电子百拼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们在电子百拼过程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找到了自信,发展了特长,收获了成功和幸福感。”傅秋凤说。

而在编程社团的活动室,金泉和廖小萍老师带着孩子们踏上编程的奇妙旅程。

五年(3)班的吴浩锋、杨皓宇合作打造了一个机械臂,植入程序后,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五年(2)班的朱浩天设计了机枪的闪光、转动程序,让自己的机枪又炫又酷……

吴浩锋笑着说:“学习了编程,我可以尝试把自己想象中的机械制作出来,真是太酷了!”

“学编程就像学画画一样,让同学们多了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也像搭积木一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还明显提升了数学、逻辑、专注力。”金泉表示。

在学校的操场上,林仁威老师带着无人机社团的孩子们一起“飞行。”

只见一架架无人机在孩子们的操控下,或上下翻飞,或左右摇摆,通过障碍后成功返航。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无人机的起飞、降落、悬停、转弯等操作,在享受飞行乐趣的同时不断精进技巧,积累飞行经验。”林仁威说,无人机社团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无人机科技的魅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学校的科普教育就像是一道微光,把孩子们的科学梦想点亮,开启他们心中的星辰大海。”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校长王加斌表示,课后延时服务就是要将学校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地利用,做足课程内涵“加法”、教学负担“减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文/摄
2024-10-29 □本报记者 卢国华 文/摄 编程、无人机、电子百拼,延平区新城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科技感满满——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4540.html 1 开启孩子们心中的星辰大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