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第2版:

返乡“铁三角” 沃野绘“丰景”

在光泽县华桥乡,有一个“铁三角”团队,三人相约返乡创业,把青春书写在家乡的田野上。他们就是光泽县众心家庭农场理事长傅俊兴、对外联络员傅良君、农机维修师邓永财。

6日,记者来到光泽县华桥乡增坊村,见到了傅俊兴,他正在稻田里查看稻花鱼的长势情况。“再过段时间,水稻就可以收割了,稻花鱼这些天陆续在卖。”傅俊兴说,他们三个人能在一起创业,既是机缘巧合,也是兴趣相投。

傅俊兴和傅良君是华桥乡古林村人,邓永财是增坊村人。“我们小时候都在增坊村读书,长大后有了各自的事业。”傅俊兴说,2020年初,他与傅良君聊天时,说起家乡有很多田地抛荒很可惜,加上在外创业的艰辛,两人便产生了返乡种地的念头。

“当时,除了我们三个人外,还有其他四个朋友也加入了进来,大家凑了60万元,在增坊村注册‘众心家庭农场’,流转300亩抛荒地种植水稻。”傅俊兴说,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因为经验不足,他们辛苦忙了一年,不但没赚钱,还亏了28万元。其他人打了退堂鼓,他们三人则坚持了下来。

2021年,三人对工作进行了重新分配:傅俊兴擅长种养,负责农场的农业生产;傅良君社交面广,负责采买及销售;邓永财有技术,负责农机操作及维修。

“水稻种植要规模化、机械化才有奔头。为了提高机械化程度,我们购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除了农场自己使用外,也向附近村民提供农机服务。”邓永财说,乡、村还帮助农场争取到稻谷烘干厂项目和淡水养殖项目。当年,农场就扭亏为盈,赚了10多万元。

今年,傅俊兴三人从村民处转租鱼塘100亩,除了养殖商品成鱼外,还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特派的指导下,开始培育稻花鱼苗。

“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光泽稻花鱼苗市场需求很大,以往鱼苗都是从顺昌、漳州等地调进,运输途中鱼苗死亡率很高,而增坊地处大山深处,水质良好,非常适合培育稻花鱼苗。”傅俊兴告诉记者,“稻鱼共生”模式实现亩均产量500公斤干谷、50公斤鱼,亩产值由1200元提高至2.6万元。而且,他们还向发展“稻渔”种植的周边乡镇提供鱼苗,向光泽县城和福州的餐馆提供成品稻花鱼。

垦荒760亩,流转村民农田760亩,“稻渔”种养100亩,种植常规稻520亩、优质稻240亩……傅俊兴三人返乡种田,不仅垦复大量的抛荒地,使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有力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如今,三人在家乡田野上描绘的丰收图景越来越清晰。

“种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政府还从抛荒地垦复、规模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叠加补助,县、乡农技员定期到现场指导。有了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我们觉得种田前景越来越好。”傅俊兴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与帮助,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兴业,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华桥乡党委书记黄水旺说。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黄文静 傅心瑶
2024-11-11 □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黄文静 傅心瑶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5112.html 1 返乡“铁三角” 沃野绘“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