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顺昌文友们去了一趟莆田仙游,在那边我看到了九鲤湖,第一次转换了我观看瀑布的视角,从源头一路顺着悬崖峭壁边缘,拾级而下,感受九鲤湖飞瀑的磅礴气势。
“九鲤湖”,位于山峰之巅,为九漈瀑布之源头。我们坐车盘山而上,半小时后进入景区。入景区大门不远,但见一潭青碧的湖水,即为九鲤湖。一侧湖边砌有开放的石子小径,一瞬间,感觉来到西湖。另一侧群山围绕。湖光山色相映,倒影成趣。可惜我们来时前几日下过雨,湖水略显浑色,不够清澈。沿着湖边的石子路一路向前,平整,开阔,绿树掩映,微风轻拂,金桂送香,令人神清气爽,倒像是漫步在某个公园湖边。
继续向前,我便瞧见了第一个人工瀑布。此处湖边筑起了湖堤,让那越过堤岸的湖水失去了它的清碧和安静,瞬间成了白色珠帘,滚动跳跃,然后湖变成了溪,石头也裸露了出来,秀气柔和的公园风景,立马就硬朗了起来。
之后到达“通仙桥”。远处瞧去,这座用白色花岗岩砌成的桥梁,宛如月牙儿悬挂在山峦之间,给人一种能通往仙境的错觉。站在桥上,可以眺望整个九鲤湖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然后到达九真观、水晶宫。宫前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水浅石多,水在石上流,石在水下铺,平滑中有陡陷成穴、成孔的,巨如洞、如井,小如蹄印、拳印,蓄有水,旁又有诸多大石,多有碑刻,一石上刻“飞雨奔雷”,不明所以之际,溪突下坠,水落如飞,声动如雷,是为“雷轰漈”。过了雷轰漈,岩石开阔,瀑流水势稍缓。
木栈道沿着山势,水势,一路向下铺展。在瀑布中段,得一观景台,此处石崖陡然直下,瀑流在崖口骤然跌落,悬空飞泻,宛如一条巨龙翻滚,气势磅礴,一眼望不到底。
离了观景台,则崖边树木夹立,只能透过树丛,见飞瀑嵌于绿树掩映间,飞奔而下,因被树遮挡,而不见其全貌,颇有种水在画中流之感,俨然一幅动起来的山水画。此处是“瀑布漈”。
观景台旁有一将军亭,亭中一石,上书三大字“天然石”,字随性,真是名副其实。
顺着山势向下,我们沿着瀑布的方向行进到“观瀑亭”,就能看到著名的“双瀑”,从两座相连的石山,倾泻而下,而要近观其貌,还需继续向下,到达山谷,方可感受其雷霆之势。
两瀑一为“玉帘漈”,一为“玉箸漈”,斜肩并立。一飞溅如帘,从刀削斧劈般的千仞巨石上齐刷刷地滑下,形成万斛水珠,宛若垂帘;一落呈如柱,从盘龙山顶贴着石壁滑下,形成两股晶莹的细流,妙似玉琢的双柱。我等去时,因雨后水量大,玉箸瀑布也不甘落后,瀑流连成一席轻纱缥缈而下,如梦似幻。两瀑呈夹角之势,相距不过十米开外,水势凶猛,一倾而下,汇成一潭,溅起漫天水雾,扑在脸上、身上,瞬间如遭雨淋,即便穿上雨衣也阻挡不了发履尽湿。
其前的石头凹凸不平,虽不易行走,倒也不滑。未准备雨衣的我们,为这气势所感,也不惧淋湿,蹑石向前,拍照留影,久久驻足。如果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不是庐山,我想那大概就是九漈瀑布。谁能想到,远望一座亘古不变、厚重稳固的大山,它深处搏动的血脉、跳动的心脏如此震撼人心。此刻我就站在大山跳动的心脏中,感受双龙潭的那份清幽,融入山水怀抱之中,久久不忍离去……
此地,醉心探幽的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到此细游、祈梦,并留下了“游九鲤湖日记”。
今人游览,较之必轻松、舒适许多,有清晰的线路,平整安全的道路,只要顺着路,一切就尽在眼前。此次游程,我眼之所见,为众眼之所见。倘若要感受更多九鲤湖的神奇壮美,还需来日再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