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涌现出的党员先锋模范的典型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深入探析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的内涵,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从中汲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对党忠诚:直指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这种前进与发展,一方面通过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来实现,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社会历史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更替的自然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通过人的自由和发展来表征,在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类的主要活动是进行物质生产以维持生存,通过逐步摆脱自然力量的限制获得自由,但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颠倒为人与物的关系,落入到商品经济必然性的枷锁之中。因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然会超越资本主义,走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就成为了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的实践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变革社会关系,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不懈奋斗。
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廖俊波是干部群众眼中的“铁人”“工作狂”,深夜办公、周末办公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方便办公,廖俊波的车上长期备着“四件套”——衣服、雨鞋、雨伞和被子。他的驾驶员曾问他,您不觉得累吗?廖俊波给出的回答是“心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他提出“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的目标,带领政和探索“弱鸟先飞”的发展道路,摘掉了“贫困县”“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
心系群众: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力量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从历史的主体角度来看,“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劳动者,创造了人类存在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或是直接参与精神财富创造,或是为精神财富创造奠定基础,同时,人民群众还充当“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角色,推动社会变革。因而无产阶级政党必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建设的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心系群众、为民造福为价值追求。在他心中,老百姓的事就是头等大事。在经济发展上,他秉持着“赚钱的事群众干,不赚钱的事政府干”“不能让老百姓吃亏”的宗旨,打造石圳湾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电商产业孵化园、推出“三农”小额担保贷款定制型信贷产品……每一次抗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工作,廖俊波都亲自安排部署,他对政和县所有的地灾点、水库的安危等级指标等了如指掌,逐一了解群众转移和险情状况,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从而有力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凸显积极改变世界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它批判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而没有从实践的角度、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正是这种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着的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人化自然,人也维持着自己的生存。可以说,实践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形成了不断变化发展且符合人类需求的现实世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刻把握中国革命规律,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富起来”,在积极改变世界中找到了引领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的路标。
廖俊波同志始终坚持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与实干精神为实践追求。在政和建设省级工业园时,有些群众认为山区搞工业,是背着石头上山,吃力不讨好,但廖俊波提出“认准的事情,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于是,三个月完成征地,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省级工业园区建设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区建设伊始,他提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经过努力,政和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武夷新区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在积极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廖俊波同志也非常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提出干部队伍“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事业要上去,队伍不出事”等。
深刻把握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内蕴的共产主义理想、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积极改变世界的实践探索,能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好继承和发扬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进而构成“精神合力”,并在新福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