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由于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出生后需要立即接受精密、持续的医学照护。为引起全社会对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笔者从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近年来,该院致力于早产儿救治与护理,从治疗手段、设备与护理理念等方面提升“早到的天使”的生存希望。早产儿治疗、护理有哪些注意点?如何通过现代医学手段降低早产风险?来听听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医护工作者怎么说。
精细监护 守护生命起点
一个初冬的凌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内灯火通明,妇产科的医护团队紧密配合,准备迎接新生命。无影灯下,伴随着第一声啼哭,一名早产儿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便携式暖箱中,新生儿科医生迅速接手,在评估婴儿情况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吸氧、清理呼吸道等紧急处理措施。
早产儿的诞生,离不开妇产科、新生儿科的共同守护。“在孕妇早产前,我们会与家属详细沟通,说明可能面临的风险,新生儿科医生也会全程在场。”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饶文英介绍,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科医生会一起监护,以便及时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突发状况。早产儿出生后,会被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与照护。
尽管医学技术日益完善,但早产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早产的原因很多,孕妇和胎儿的特殊情况都可能导致早产。”饶文英解释道,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生殖道感染、宫腔内感染等都是早产的常见因素,“对此,我们在孕妇分娩前就会尽量对其进行排查与干预。例如,在产检时为孕妇进行生殖道检查;如果孕妇怀有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其就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产检和休养;如果孕妇宫颈内口比较松弛,建议怀孕18周左右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宫颈内口环扎术,延长孕周时间,防止发生早产。”
然而,一些不可控因素仍可能导致早产,例如羊水过多导致的宫腔压力增大、孕妇发烧等情况。“虽然‘完全避免早产’并不现实,但我们会尽力排查风险因素,尽可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和孕妇一起为小生命创造更好的发育条件。”饶文英说。
技术护航 托起生存希望
在早产儿救治领域,胎龄和体重是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黄春花告诉笔者,通常情况下,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面临的生存挑战就越大。“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胎龄小和低体重早产儿的生存率都有显著提升,越来越多‘早到的天使’能在精心护理下渡过难关。”黄春花介绍,目前,胎龄为28周到31周的早产儿生存率已达90%至95%,胎龄在32周至33周的早产儿生存率约为95%,34周以上的早产儿生存率已与足月婴儿相近。
早产儿出生后通常会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便是呼吸。“由于肺部发育尚不完全,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黄春花告诉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引入了包括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在内的多种呼吸支持设备,根据早产儿的呼吸状态调整呼吸支持方式,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平稳渡过出生初期的呼吸危机。
过早来到人世间的早产儿们面临的第二道难关是体温。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借助多功能暖箱来维持中心体温。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了升降式暖箱和湿化设备,不同类型的暖箱能根据婴儿体重调节温度,营造一个如母体般温暖的环境,帮助这些早产儿在子宫外安心成长。此外,医护人员在每个暖箱内配备了蓝光设备,以便随时治疗新生儿黄疸。“每天早上查房时,我们会关注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及时处理黄疸状况,避免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黄春花说。
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早产儿极易受到感染。黄春花提到,医护团队严格遵守每次接触暖箱前后的手部消毒流程,每周定期对暖箱内外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所有器具都需消毒后方能使用。同时,医院为早产儿制定了专门的喂养方案,通过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早产儿更好地生长发育。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由于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体温调节能力、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抢救难度很大。但随着救治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超早产儿、极早产儿能够安全度过最脆弱的阶段。
“我们医院曾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龄26周、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儿,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细致治疗,出院时体重增加到了6斤。”黄春花说,在早产儿出院后,医护人员会通过随访监测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这类孩子出院后发育状态良好,能够正常进入幼儿园就读,真的很让人欣慰。”
温暖呵护 成就健康成长
早产儿的护理远远不止于生理上的支持。黄春花表示,为了让孩子们快速适应母体外的环境,医院采取了多种温馨而细致的护理方式,如“鸟巢式”包被法,将婴儿安置在类似母亲子宫环境的小空间中,借此为孩子们带来熟悉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推行“袋鼠式”护理,让母亲与早产儿进行皮肤接触,使宝宝感受到母亲的抚摸,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这样的亲密接触对孩子的发育有积极作用。
此外,黄春花还提到,院内医护人员会在早产儿的床旁播放轻柔的音乐,以促进其大脑发育。同时,医护团队会在母乳喂养前,用母乳为婴儿进行口腔护理,利用其中的活性成分帮助早产儿调节肠道菌群,进一步提升免疫力。在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会用按摩油为孩子们进行轻柔抚触,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肌肉发育,还能改善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安稳、温馨的环境中逐渐成长。
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和恢复情况不同,护理早产儿必须个性化地制定方案。黄春花说:“有些孩子胎龄小、体重轻,但他们的恢复情况可能比一些胎龄较大的孩子还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会根据其具体表现来调整护理措施。”黄春花举例说,对于呼吸容易暂停的早产儿,团队会监测并评估是否需要吸氧或使用呼吸机;在体温控制方面,则根据婴儿体重和实时体温调整暖箱温度。医护团队每日都仔细观察孩子的皮肤状况、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确保这些“早到的天使”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