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第7版:

用脚步丈量世界 以心灵感受远方

——南平市高级中学项目式研学旅行侧记

在婺源篁岭,学生们用辣椒、玉米等拼成学校校标、各班班徽等晒秋作品。

体验拉坯环节

11月9日,南平市高级中学组织高一年段近800名师生前往“世界瓷都”——景德镇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出行前,学校德育处、年段老师们认真思考了研学地点、任务确定、课程评价等,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深思熟虑并形成方案,为的是借助研学旅行的契机,把项目式学习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带着任务探究,带着思维远行。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同学们来到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内的瓷器展品琳琅满目,制作工艺精湛。御窑,是景德镇唯一官窑,过去专供皇家瓷器,所以挑选标准极高,未被选上的瓷器会被打碎,埋入地下。这些未被选上的瓷器,在当代重见天日。同学们行走其间,时而驻足欣赏,时而拍照记录,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深邃和艺术的魅力,更被瓷器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感动,激发了枫岗学子去思索,激励着他们求学上进、砥砺前行。

在景德镇内,大型实景演出《China》以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为结构,讲述不同时代与瓷有关的故事。每个时代的瓷器审美不同,每一件作品都是历史的见证,都镌刻有时间的印记,都蕴含着文化的传承。枫岗学子们观看演出后,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又不禁思考,瓷泥要经历烈火锻造才可成器,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百陶会营地,陶艺教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制瓷工艺的各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同学们亲手体验了拉坯、捏塑,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与泥土进行了亲密接触,感受泥坯在指尖变化的魔力。“窑火不熄,匠心不灭。亲身感受到陶瓷的魅力后,我对手工艺人的匠心又多了几分敬意。”南平市高级中学高一(10)班的游若菲同学感慨道。

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不仅是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庆祝,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农民们在秋季丰收时节利用房前屋后及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和果实,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俗。在篁岭古村,枫岗学子迎来了此次篁岭研学实践活动的高潮——晒秋拼图。《青春逐梦》《丹枫迎秋》《枫岗校标》……同学们齐心协力、发挥创意,用辣椒、玉米等拼成精美的图案,诉说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锦绣河山的祝福。“晒秋拼图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晒秋文化的魅力。”高一(11)班的连婧琪同学分享了活动感悟。

在南平市高级中学各学科老师的精心策划下,研学旅行活动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流于表面,不走马观花。在实践环节锻炼动手能力,体验劳动教育;在参观、行走中感受匠人的艰辛,是真切的思政教育;去了解细软的泥坯如何经过高温洗礼焕发光泽,是生动的化学课堂……老师们根据项目式课题的方向,全程参与研学指导,领着学生们观察瓷器,并收集信息材料,进行手工创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研学旅行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明白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是一场融合知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文化之旅。研学内容与各学科课程融合渗透、互为补充,为学生们带来全面而深刻的体验。”南平市高级中学教师张文捷这样说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6年,国家十一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鼓励学校将教育与旅行相融合,让同学们“走出去”“学回来”,从研学旅行中玩有所获、学有所成。南平市高级中学副校长吴建斌介绍说,研学旅行是高级中学深化“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和“全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纳入每学年教学计划。研学活动开始前,学校老师提前探访、实地考察,挖掘研学的教育性、趣味性和探究性。进而制订详细的研学活动计划,并为学生发放研学任务和应对各类具体问题的研学指南,确保研学实践活动内容充实、顺利进行。此次瓷都之旅是南平市高级中学组织的第二次跨省大型研学活动。这一“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学校依靠教材育人的局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引导青少年立足于真实世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从容应对新挑战。

作者:□本报记者 黄靓 通讯员 雷桂娟 文/摄
2024-11-20 □本报记者 黄靓 通讯员 雷桂娟 文/摄 ——南平市高级中学项目式研学旅行侧记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5506.html 1 用脚步丈量世界 以心灵感受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