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了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浦城县法院水南法庭法官助理何雅婷上榜。
2021年9月,浦城县法院水南法庭打造家事少年审判专业特色法庭,并组建专业化家事少年审判团队,何雅婷便是其中一员。
如何让少年在家事纠纷中减少伤痛、修复亲情、收获幸福,是浦城县法院水南法庭法官助理何雅婷努力的方向,秉持“如我在诉”之心,办好家事“小案”是她不懈的坚持。
未成年人小徐(化名)是一名先天性残疾人,也是何雅婷协助审理的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的原告。父母离婚时约定,小徐由母亲照顾,但父亲几年来都未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甚至将保管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低保金使用得所剩无几。
何雅婷深知,这类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的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否则可能会出现案结事未了。为此,何雅婷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与小徐父母沟通,耐心释法析理。最终,小徐的父亲主动增加了抚养费,并交还了低保、残疾补贴存折。
在少年审判工作之外,何雅婷还主动延伸拓展工作职能,在帮扶救助、判后回访、跟踪帮教、家庭教育指导、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都下足功夫、持续发力。
在一起未成年人之间的侵权案件中,少年小王(化名)因受到侵害,心理出现问题导致休学,本是成绩优异的初三学生,却在人生的重要时间节点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何雅婷觉得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还能“更进一步”,于是委托专业社工组织进行家事调查,为小王开展心理疏导,尽量降低事件对其的伤害,并在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持续跟进了解。针对小王家庭困难的情况,除了督促被告实际履行赔偿义务外,何雅婷还积极联系县民政、妇联等部门予以关心关爱,提供政策和经济帮扶等帮助措施。后小王复学,还考上了高中。
工作中,何雅婷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健全学生欺凌防控机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协作配合,一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不仅如此,何雅婷还协助打造“法护家安”少年家事审判品牌,推进浦城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百合花开”系列法官工作站成立运行,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保护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热爱未成年人审判事业的她,主动考取了社会工作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做好审判工作之余,何雅婷把普法宣传当成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每一次努力调解、每一次用心普法,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家庭的命运。”何雅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