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竹博会
2024年1月5日,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市会展中心开幕,展馆面积3万平方米,以打造“竹材交易中心、竹工业设计产品展示中心、竹电商直播中心、竹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共吸引来自全国11个省份及9个重点竹产区的523家企业参展,为来自19个省份的3000多家采购商、经销商和科研机构搭建产品供需平台。
02“29条措施”
2024年1月10日,南平市出台《2024年实现“开门红”和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若干措施》,从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持续推动消费复苏、精准服务项目投资、支持企业降本增效、保障人才用工需求等方面推出29条举措,为持续回稳向好的经济注入了更强劲的动能。
03“科创12条”
2024年1月12日,《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由南平市政府正式批复发布实施。《措施》共4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整合南平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释放发展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04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2024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南平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南平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及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助力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05深化拓展“三争”行动
2024年2月18日,全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总结部署会在潭举行,对全市2023年实施“三争”行动进行总结,对2024年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工作进行部署,以争优争先争效的实际行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06民营经济
2024年2月18日,南平市企业家大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在潭召开,表彰了一批突出贡献企业。这次会议进一步传递对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既是贯彻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具体行动。
07武夷论坛
2024年3月22日,首届武夷论坛在武夷山朱熹园开幕。论坛以“‘两个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8“便利南平”
2024年3月,《南平市深化拓展新一轮“便利南平”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全面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结合南平实际,从准入准营、获得场所、市政服务、促进就业、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服务、解决纠纷、促进竞争、办理破产、服务企业等方面推出20条措施,持续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
09城市体检
2024年3月,南平市入选2024年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名单,福建仅福州、南平两地入选。我市聚焦民生需求和群众期盼,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4个维度61项指标,结合南平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等“N”项特色工作,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61+N”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纵深推进新一轮城市体检。
10河湖长制
2024年3月,省河长办公布2023年省级河湖长制督查考核结果,南平市以93.2分的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聚焦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实现51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100%。
11营商环境
2024年3月,福建省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成绩正式公布,我市在七大项考评指标中获得六项第一的好成绩,市场主体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近年来,南平围绕打造“便利南平”,聚焦营商环境薄弱环节,改革创新,疏堵化难,有效促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提升、迭代升级。
12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
2024年5月1日,国内第一条国家公园风景道——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开通运营,总长度251公里,寓意“爱武夷”,把环带上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打卡点等“串珠成链”,打造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1月,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13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对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典型经验作法给予通报表扬的函》,对全国31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南平市系全省唯一上榜城市。通报充分肯定南平市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了巡河交水优“水质”、精细管控提“气质”、系统治理强生态等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14海绵城市标杆
202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立法实践入选获推广。近年来,南平市围绕建设“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城市,以“内涝治理取得新成效、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品质得到新改善、城市绿色发展获得新提升”为工作目标,依山就势奋力打造典型山地丘陵城市海绵示范标杆。
15“圣泽901”首次出口
2024年5月24日,3500套“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送往广州机场空运非洲,于26日顺利抵达坦桑尼亚。这是“圣泽901”第一次走出国门。
16武夷山国家公园立法
2024年5月29日,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福建、江西两省开展协同立法、推进协同共治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国首个省际山岳协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让武夷山国家公园实现了“一园一法”。
17 防御“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
2024年6月9日—18日,我市遭受了一轮持续性强降雨,综合强度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南平及早研判形势,提前进入状态,果断指挥调度,及时跟进督导,全员合力共战,取得了极端天气“零死亡”的重大胜利,15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国家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
18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2024年7月14日,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南平开幕。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38所院校5285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本届大田赛参赛高校数量与运动员规模均超历届。
19走朱子之路研习营
2024年7月,“八闽文化之旅·第七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走进南平,来自港澳台10余所高校的60多名师生,沿着朱子著书立说、倡道讲学的足迹,开启研习之旅。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已逐渐成为闽港澳台青年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朱子文化,也成为闽港澳台青年情感联结的精神纽带。
图片说明: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 (资料图片)
竹博会展馆外景 (黄杰敏 摄)
在“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中,武夷山安置点为转移群众撑起临时的家。
2024年7月,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南平举办。 (张行健 摄)
2024年3月22日,武夷论坛在武夷山开幕。 (黄杰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