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第B08版:

增固底板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南平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扛起责任担当,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对照“增固底板”要求,围绕守好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底线红线,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切实担负“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守护群众幸福安宁。

坚持高位统筹 推进基层治理

平安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发展的基本前提。

过去一年,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完善大平安体系、构建大平安格局,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南平、平安南平建设,切实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针对山区民情反馈迟缓、问题发现滞后、问题解决质效不高、化解难度较大等社会治理痛点,以及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我市坚持强化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与整合,创新“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基层治理体系,探索一条由“机制方法”到“成套体系”的基层善治之路,推动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实质性化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质效齐升,打造具有山区特色“枫桥式”品牌。2024年,南平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建阳区综治中心被列为2024年福建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专题班现场教学点。流转办理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事件29.32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18%,推动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共制发《每周专报》320期,有效归集、全面掌握各地各部门矛盾纠纷情况。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

我市坚持按照综治中心“六有”建设标准,以项目化运作推动实施“新建一批、扩建一批、提升一批”工作计划,完成基层综治中心新建23个、扩建60个、提升66个,持续提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重点打造1个省级示范点、20个市级示范点。

各级政法机关统筹相关部门入驻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6大平台功能,推动综治中心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定期开展会商研判,深入分析研判辖区总体态势,督促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将风险化解在基层。

完善一个平台,让问题有序处置。目前,我市已建成纵向贯穿市、县、乡三级,横向联结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涉稳风险隐患信息化平台,形成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物品、重点案(事)件4大类数据库,动态汇聚4.36万余条信息。结合运用“一库三单”模式,制定“三色”预警模型,建立“涉稳大屏”,定期分析涉稳风险信息,精准把握突出风险问题及增长趋势,并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做出应急提示,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进行直接办理或分流转办,全过程跟踪督办,推动风险隐患一经发现、迅速部署、有效落实,快速处置涉稳风险问题4718个。

深化“四下基层” 走好群众路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坚持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矛盾纠纷调解从“会议室”到“家门口”转移,把群众信访和诉求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吃茶话事”“摆茶说理”等制度,构建起贴近群众、组织便捷、共建共享的议事平台,让矛盾解于微末,办实事为民造福。

走下去的是党员干部,聚上来的是对策办法。我市发挥政法干警专业性强、法治素养好、经验丰富优势,选派2353名政法干警担任行政村(社区)平安指导员,158名县级政法单位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全市全覆盖。平安指导员深入各挂钩乡镇(街道)、村(社区),常态化开展“访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活动,全市平安指导员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7173次,摸排涉稳风险隐患1713处,指导调处矛盾纠纷8148起,切实当好法治宣传员、网格指导员、信访评理员、纠纷调解员。实行平安指导员“老带新”“传帮带”、星级评定等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乡镇(街道)星级评定结果作为平安指导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营造主动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以茶为媒,茶和天下。南平市注重将本地优秀茶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加强统筹规划,根据各地居民小区、村民小组、自然村的特点,按照“五有三亮”标准,在全市设置2108个“吃茶话事”点,作为各级普法宣传、议事协调及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促进社会各界人士从“坐着看”向“一起干”转变。组织党性强、口碑好、能力强的基层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共同参与“吃茶话事”工作,有效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全市“吃茶话事”点共开展群众讲堂2398场次,宣传政策方针1.13万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引导基层群众从“参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积极推广“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工作法,以更细的触角及时捕捉矛盾纠纷“弱信号”,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家庭情感、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常见矛盾纠纷上,全市“吃茶话事”点共化解矛盾纠纷8645件,收集群众意见诉求9506件。

强化底线思维 筑牢安全防线

杜渐防萌,居安思危。

我市持续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应急管理部门以“一库三单”为抓手推进“安全体检”,落实“日调度、月研究通报、约谈、曝光、执法”,每月研究分析部署,每月开展调度情况通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化运用“一库三单”,结合“网格化+信息化+监管+执法”组合拳,利用“市级—县级—乡镇(街道)—企业—车间、班组”五级网格化调度机制抓实危化、工贸、非煤矿山等行业监管,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结合每月“一库三单”落实情况分析,推进精准提醒通报、挂牌督办、警示约谈,对不认真落实的精准执法跟进,同时,严格落实“四个凡是”要求,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回头看”,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群众“吹哨人”作用,完善“安全眼”举报平台,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发现并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持续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常态长效,高标准严要求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应对12次强对流、12次暴雨、4次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目标。13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防御“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取得了极端天气“零死亡”的重大胜利。健全森林防灭火3×3三级网格、“疏”“堵”结合、基层“防”“灭”一体、“六个百分百”等工作机制,一年来排查并完成整治隐患446项,未发生森林火灾。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全部按“十个有”标准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

常怀远虑,备豫不虞。我市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础,以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状态,分行业、分区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从严从实、同心同力把紧守牢每道安全生产“关卡”,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新一年,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意识,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动真碰硬的狠劲,慎终如始防风险固底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图片说明:

①浦城县检察院加强“浦城大米”品牌保护。图为工作人员在再生稻科技小院宣传。 (张晓丽 摄)

②政和县公安局组织民警到念山村“吃茶话事”点宣讲防诈等知识,进一步提高村民安全意识。(徐晓芳 汤维 摄)

③2024年8月,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二次集中行动,聚焦打击违法犯罪,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丁晨 摄)

④顺昌县洋墩乡社情民意接待日活动现场。(本报通讯员 摄)

⑤南平市法院平安指导员走进茶山,为保障当地茶企安心经营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本报通讯员 摄)

邵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小分队到水北幼儿园开展“剪纸‘话’安全、交规记心中”主题宣传活动。 (黄义清 解丹萍 摄)

作者:□本报记者 林奥
2025-01-04 □本报记者 林奥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454.html 1 增固底板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