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第B09版:

延平

以实干实效谱写“二次创业”新篇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延平区曲港大桥、新大桥北引桥、正荣片区大家厂路建成通车、九峰隧道全线贯通,剑津小学、“闽江游”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微心愿”得以实现,东塔、玉屏山等9个城市公园改造提升、“三江六岸”夜景、南纸老厂区文创园重焕新生;荣获“保温工程之都”国字号金字招牌。物联网电池产业入选2024年全省首批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延平花卉(百合)物流中心正式投用,“延平1号”种球通过国家DUS认证,国产种球迈上500万粒新台阶。建成绿色生态茶园面积4460亩,北苑贡茶(延平焙)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争取资金3.35亿元,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量超过前3年总和,全市第1。争取资金2500万元,推动旧城区供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为11万市民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争取资金1.21亿元,推动城市燃气老化设施更新和延平门站项目开工建设。争取资金162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老旧电梯更新108台,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

……

2024,延平区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紧扣“12335”行动和“10+6”重点工作,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争取中央、省级资金20.99亿元。新增“一把手”谋划项目45个、“四上”企业39家。自主谋划全市首个总投资6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预可研编制、纳入国家能源局规划盘子。总投资19.7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项目获批实施。首批5艘千吨级货船投入使用,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95.75%,“公铁水”“一站式”联运货运量突破30万吨,辖区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0%。发起成立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旅游联盟,成功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2024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等大武夷万人游系列活动。

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投入2.1亿元打造5个省级蔬菜产业园示范项目,在全省率先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新改建畜禽养殖场25个,奶业、蛋鸡产能分别提升12%、15%。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3.78亿元,增长17.03%,实施技改项目78个,完成技改投资16.24亿元,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2家、标准创新型企业7家。吸引广东拓量负极材料、绿巨人新材料、竹哈哈三产融合等一批总投资29.54亿元的补链项目签约落地。成功入选林下经济重点县等10个国家级、省级试点,数量超前3年总和。出台促进民宿业发展五条、影视业发展十条等政策,成立影视产业服务工作专班,先后吸引8部剧组来延拍摄,带动7家本土企业转型“进军”影视产业。策划实施“环闽江游”项目20个,打造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旅游线路4条,全区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6.3%,旅游收入增长20%。持续开展汽车促销、家电焕新消费季活动,拉动消费超1.3亿元。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破解各类项目建设堵点难题15个,推动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亿元以上谋划项目转化率从去年的38.6%提高到64%。新增入库项目17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为近4年来最好成绩。总投资340.87亿元的5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6.53亿元,投资完成率111.87%。成功招引丹富仕饲料生产、荣顺源新材料等总投资36.42亿元的7个优质项目落地延平。制定出台相关制度26项,节约国企融资成本约6200万元。林权发证占确权面积的97.5%,新增“森林生态银行”合作经营面积6007亩,实现超3倍增长。工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盘活闲置厂房5562平方米,大横产业园落地项目4个、预计新增产值超11亿元。出台《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办法》,总投资1.1亿元的科特派产学研实训基地建成投用,新认定市级科特派现场教学点3个。

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策划实施总投资172.7亿元的65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启动梅山金山塔等24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2.25亿元的延平新城医院(一期)正式挂牌运营。郑成功文化街焕新亮相。客货邮融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投资1.69亿元建成“绿色金库”三产融合、“炉下之问”生态转型两条精品示范线路项目40个,王台、炉下绿色转型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投资2400万元,打造峡阳闽台乡建乡创集镇整治样板。大力推广乡村振兴公司模式,承接项目83个、总投资9100万元。出台稳定粮食生产九条措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03万亩,建成省级优质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片(点)9个,全区粮食总产量达5.86万吨。

发展底色持续厚植

民生领域相关支出同比增长7.98%。3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2处、省级示范性长者食堂4个。结合“零工市场”,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提供岗位3579个,实现脱贫劳动力多渠道就业1956人。稳步推进总投资3.31亿元的13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243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提前谋划建设总投资4900万元的主城区排水项目,更新改造排涝站3座,解决了长期困扰延平的城市内涝问题,2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全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全面推行“吃茶话事”等机制,群众来信来访网诉总量下降31.87%,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8.78%。设立全市第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站,主导制定省级地方标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规范》获批立项,相关做法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

(林秀桂 卫金平)

图片说明:

东塔公园开放

南平时代物联网电池制造项目

2024年9月1日,位于延平区江南片区的南平市剑津小学投入使用。

2024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暨“长富杯”大武夷环闽江龙舟邀请赛

百合花上市

延平新城医院 (朱宇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图表

(制图:严数时)

(初步统计数据)

作者:
2025-01-04 延平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455.html 1 以实干实效谱写“二次创业”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