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第B10版:

建阳

砥砺奋进书华章 铿锵前行勇担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建阳撤市设区十周年。一年来,建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深入实施“12345”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着力护绿扩绿兴绿

在护绿上走前头。高标准完成19个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问题整改销号。实施塔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67个污水治理补短板攻坚行动项目,建成雨污管网167公里,近三年污水收集率由26%提高至68%,超额完成目标。治理水土流失1.3万亩。严厉打击违法捕捞,崇阳溪入选全国第三批、麻阳溪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域水质保持Ⅱ类以上。

在扩绿上当先锋。连续五年通过竞争性评审获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补助,总额2.4亿元。持续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大项目,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获批全市首笔国家储备林贷款14.5亿元。

在兴绿上见成效。实施林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成森林“三改”工程1.3万亩,新增“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合作面积0.7万亩,提升经营效益近50%。推广林下空间流转,普查林下空间3.8万亩、不动产登记0.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16亿元。用活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位居全市第一。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抢抓国家增量政策机遇,谋划项目153个、总投资182亿元,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4个、总投资52亿元,累计争取各类资金超35亿元。扎实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青松物流中心、新协源特步制造基地等70个项目开工,4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8亿元。签约2亿元以上“一把手”招商项目6个、总投资23亿元,昱升卫品、甘一露等一批延链补链重大项目落地。

主导产业集群成势。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与东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闽瑞0.4旦ES纤维量产,闽瑞、维盛进入宝洁全球供应链体系。华绿纸业、新润卫品投产,预计全年ES纤维全链条产值突破20亿元、增长超112%。“两徐”竹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

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连续三年获省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小白茶创制发源地,“建阳小白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持续完善建盏图像识别溯源系统,35家建盏龙窑企业通过备案管理嫁接到抖音平台,“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精彩亮相国家博物馆,39件建盏、建本作品被国家版本馆永久收藏。

改革工作蹄疾步稳

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中央和各级赋予建阳的23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有序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加快城投、建达集团产业化转型。公共就业服务“三平台”、“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机制、乡镇“幸福里”社区自助互助养老模式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

原创性改革成果丰硕。创新非接触、不扣押、无冲突城管“贴单”模式,获省住建厅推广。深化“正苗启德”10项机制,成立全省首家未成年人保护社工中心。持续打响“书香建阳”品牌,累计建成48个公益书吧,获评全省首个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花海书吧入选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施新一轮“便利建阳”措施,推出便民利企“一件事”套餐56个,“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1%。兑现“免申即享”惠企资金865万元,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为小微企业贷款超10亿元。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服务新南平建设扎实有力。落实市委市政府“两线八片区”战略部署,专班化实施南林、洋墩、考亭等重点片区征迁,全年完成征地2482亩、拆迁11.4万平方米,新增可出让地350亩。支撑生态食品产业园、高新技术园区新岭片区、中国武夷国际体育基地等重点片区建设,保障人防基地、赤岸公园、华润怡宝、恒冰物流等一批项目建成,警务技能训练基地、云谷变电站、烟草业务用房等一批项目开工。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崇阳南路改造、行署大院活化项目开工建设,潭山隧道实现贯通,麻阳溪文化园建设运营双线并进。有序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约3万户。加快推动瀛洲桥畔、建本流香等7个安置型商品房项目建设,双溪明月、嘉乐华商贸城建成投用,潭阳大集开业运营。出台生活垃圾分类“以奖代补”激励措施,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垃圾分类习惯。规范城区临时停车场设置,新增便民车位400余个;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22平方米,超生态市标准2倍;全市首创住宅小区业主电子投票系统,有效提高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积极性。

推进乡村振兴成效彰显。编制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和美乡村建设导则,马伏老街活化项目加快建设,寒泉精舍、朱子书房、坳头生态观测平台、小人书博物馆等建成投用。黄坑镇长见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建成漳墩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黄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初步建成,打造乡镇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点159个,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组建48家振兴乡村公司,实施联建项目64个,带动镇村收益2300余万元。用好“淘村”平台,推出“乡村资源流转贷”等金融服务,引导“三乡人”返乡创业就业。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稳定在80%以上,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黄坑中心小学等12所学校提升改造,武夷高级中学、云谷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潭阳校区建成投用。入选全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实验小学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童游中心小学获评全国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回龙中心小学入选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入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质量监测样本县。在全市率先完成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机构整合,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7家,潭城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救治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院(养老中心)改建项目、书坊“幸福里”二期项目建成投用,新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所。发放稳产稳工、失业保险、创业补助等1600余万元,为1万多名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4200余万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药品安全满意率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坚持治本攻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实施避险防灾安居工程,长效解决地灾安全隐患。

图片说明:

“建阳小白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图为茶农在茶山采茶。

(赖雅琼 摄)

寒泉精舍文化园

(黄杰敏 摄)

书坊乡“幸福里”社区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吴大灼 摄)

建阳麻阳溪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吴大灼 摄)

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建阳区实验小学 (林晞 摄)

建阳花海书吧获评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

(张威 摄)

建阳医卫产业园全年ES纤维全链条产值突破20亿元、增长超112%。 (吴大灼 摄)

作者:
2025-01-04 建阳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456.html 1 砥砺奋进书华章 铿锵前行勇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