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1%,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85%;
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7.39%,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24年以来,南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优先部署、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平市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提质、教育保障、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南平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实干担当、蹄疾步稳”的民生答卷。
坚持质量为先,持续提振教育信心
《南平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十条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市基础教育在德育思政、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研支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提高至99.25%,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达62.81%,高于去年同期0.9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1%,高于去年同期0.54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均衡协调。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全面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率提高到85%,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2024年新增1所“全国乡村温馨校园”,8所“省级乡村温馨校园”。
普通高中提质扩容。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扩大至65%,通过教研支撑、质量监测,提升课堂效率和家校互动,推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殊类型批次上线率连续三年分别在65%、20%以上,2024年,南平考生获全省高考物理方向第二名,61人录取C9高校,美术联考全省第一名,体育统考全省第一名。
在深化实施“双减”、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监管等方面,我市主要指标位次排名全省前列,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市通过实施教学质量监测、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效,全市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5.01%,同比提高5.01个百分点。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学子共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9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2024年,全市3名教师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2名教师入选福建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名单,新增正高级教师12名,在培市级教学名师98名、学科带头人312名、建设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本土教育人才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南平市教育局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按照《南平市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试行)》系统化规范师德建设,把师德教育作为各类培训的“必修课程”“第一课程”,隆重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持续性选树师德典型。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长队伍建设,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市教育局深入实施校(园)长治校办学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校(园)长集中研修、外出参观访学、跟岗研修等系统化培养,构建“后备校(园)长-新任校(园)长-骨干校(园)长-名校(园)长”阶梯式成长体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治校有方的校(园)长队伍。
通过好中选优、逐级推荐,2024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建立5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3名校长入选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对象名单。评选出15名2023至2024年度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校(园)长。
培养一人,赋能一校,辐射一片。当“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之时,我市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雁阵型”发展新格局,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共同提升治校办学水平。
实施班主任队伍“先锋工程”建设,班主任津贴发放、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和优秀(金牌)班主任评选三项工作常态开展。2024年开展第二届优秀班主任暨首届金牌班主任评选工作,评选金牌班主任10名、优秀班主任102名,组织金牌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赴人民大学开展“思政一体化”专题培训,全市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健全新任教师补充培养机制,通过“人才·南平校园行”“紧缺急需学科招聘”储备人才引进、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多种师资补充渠道,2024年新招录教师74%以上为师范类专业,硕士学历占比7.7%,教师队伍年龄、学科和学历等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逐步构建起“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本土骨干教师队伍。
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激活教育动力
南平市教育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全省首创。
以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区为契机,南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方案》。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强体护心工程”,通过“以体育心”“以心促健”统筹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地。
2024年5月是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南平市教育局举办优秀校园心理剧进行展演并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41万人次,在师生间获得好评,学生得到有益的启示。
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双提升,建立完善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相互衔接健康运动体系,在全市141所幼儿园创新实施幼儿体育教学改革。在全市116所中小学校实施“体育健康运动1小时”,初步形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衔接的“一条龙”学生体质健康运动体系,幼儿体育改革工作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研究所高度认可。
南平市把思政工作贯穿大中小学办学治校全方位、全过程,在全国率先成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研究工作室,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负责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头,探索出一条富有“南平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路径,思政课题入选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全省率先实施“入学一件事”改革,将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多部门多次办”整合为“一趟不用跑”,实现新生入学一网通办,每年服务家长群众约10万名。
聚焦中小学校办学规范管理,在全省首创办学规范管理“4个监督”,通过“群众监督、学校监督、行政监督、纪检监督”相结合,全面规范招生入学、课后服务、课程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快构建全市教育良好生态。
主动融入大局,持续增强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为做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南平市教育局牢记嘱托,紧紧围绕“两个结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工作部署,开展了朱子敬师礼、朱子成年礼、非遗进校园、经典诵读、朱子文化“开学第一课”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朱子文化进校园全覆盖,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南平市教育局牵头主办南平市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全市30万名中小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十个县(市、区)400余所学校、逾3000支队伍层层比拼,南平市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网络直播总观看人数118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立足职能,充分发挥闽北独特优势,南平市创新打造“1+N”“全域思政+研学实践”教育模式,将“大思政”课搬到了“环带”上。
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秘之旅、武夷山国家公园寻茶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三大主题,把全市地域特色和资源串珠成链,推出“朱子文化·理学寻源”“岩骨花香·武夷岩茶”等10条面向社会的精品研学路线。形成以8个中心基地为核心,28个研学实践基地为课程支撑的全域研学网络,南平市一跃成为暑期学生研学活动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在南平参加研学实践学生约25万人次,同比增长2.1倍。
南平市教育局还积极开展新时代“山海协作”,2024年7月,福州与南平两地20个县(市)区、34所院校签约结对,建立市、县、校全面友好协作关系,促进山海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地协调开展师资研训、拓展深化研学实践活动,携手谱写新时代教育山海协作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相关链接:
(张莎 整理)
图片说明:
福州长乐一中学生探访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和自然景观
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集中展示活动
南平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会场
2024年10月27日,南平市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南平大剧院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