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第B28版:

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2024年我市文旅工作亮点纷呈

高质量举办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非遗集市活动、“武夷山水走进悉尼”南平市茶文化澳大利亚推广周等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邵武傩舞参加马来西亚第19届婆罗洲文化节。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和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双世遗”博物馆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储备库,印象大红袍剧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阳“建本之乡”全民阅读体系构建项目入选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

2024年,市文旅局认真落实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按照省委“三争”行动部署及省文旅厅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大武夷文化旅游圈”,让遗产保护出彩、文化传承出新、文旅融合出圈,有力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50.3%,排名全省第二;全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8.8%,排名全省第三;全市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43元,排名全省第四。

打响“大武夷”文旅品牌

2024年,市文旅局持续加大营销力度,整合大武夷文旅传播中心力量,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武汉、长沙等中部大城市和航线高铁目的地城市,举办数十场重点城市客源拓展活动,大力推广“大武夷”文旅产品,成功举办“来福建寻春趣”2024年福建省春季文旅推广活动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体验季系列活动等千万级曝光量的文旅活动十余场;主动迎合新消费需求,积极拓展研学游、入境游等游客市场,积极开拓境外旅游市场,出台境外游客游大武夷引客奖补等政策,前三季度接待入境旅游人数6.21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接待台湾同胞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25.6%。

此外,我市加快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的品牌,搭建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等平台,成立大武夷茶文旅台北推广中心,与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等共同推动“万名台胞游武夷”,举办“山盟海誓 宝岛情深”茶文旅推介会等对台交流活动。

持续“上新”文旅产品

一年来,市文旅局坚持以“环带”建设为抓手,串联全域旅游发展,整合打造“3+3”旅游产品体系,推出“国家公园探秘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茶文化体验之旅”3条精品旅游线路,“茶乡疗愈”线路获批“茶和天下”主题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围绕自驾、骑行、徒步3种旅游方式,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崇阳溪漫游道、滨水茶香径、铁井栏—紫芝街、玲珑溪谷、二都养生谷、寒泉精舍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旅新产品。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自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约189万人次;崇阳溪漫游道自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约47.48万人次。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入选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和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茶叶+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交通+旅游”等“+文旅”深度融合,衍生更多旅游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联合范迪安团队打造“武夷茗宿”品牌LOGO,发布“武夷茗宿”规范标准、奖励政策,形成系统的“武夷茗宿”品牌架构;构建“泛研学”体系,推出探源、朱子文化、茶文化、国家公园探秘等八大课程体系,前三季度接待研学旅游人数达62.74万人次,同比增长53.6%。

此外,我市以筹备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为契机,大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23个重点文旅项目竣工,投入运营1个,开工20个。

遗产保护出彩 文化传承出新

202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保护传承中华文脉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保护稳固夯实。我市持续夯实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圆满完成“三普”登记的3920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查任务,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复查工作的地级市;探索创新文物保护措施,制定《南平市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工作机制》,完善深化文物安全“十个一”工作举措,积极搭建“南平市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完成南平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承办全省文物安全现场会并作为全省唯一地市作经验分享。

——传统文化赓续发展。我市成功协办首届武夷论坛、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等活动;举办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主题活动,推出“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题展”等一系列非遗主题展览;打造武夷山水城闽北“非遗文化·名优特产”等一批非遗特色街区;大力推进“书香南平”建设,建成玲珑驿站等阅读空间10处;出版《武夷山水一壶茶》《南平书院古今》等文化普及读本。

过去的一年,我市文旅产业欣欣向荣,文旅经济蓬勃发展。新的一年,我市将紧抓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举办的契机,深挖两级市场潜力,做热三大主题产品,强化四季营销力度,全力推动“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设,提升“大武夷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说明:

用诗词灯牌装饰的武夷山武夷宫宋街景区(资料图片)

①建瓯铁井栏——紫芝街一角 (资料图片)

②位于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寒泉精舍 (方诗琦 摄)

③上个月初,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的建阳麻沙江星公路迎来最美的季节,绵延二十公里的水杉披上绚丽“红装”。 (何丹烨 摄)

④俯瞰武夷山茶园 (张筱惜 摄)

⑤参加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时,外国友人们开心合影。 (黄杰敏 摄)

⑥位于建阳区考亭书院的“朱子书房”外景 (黄杰敏 摄)

⑦在崇阳溪漫游道南林大桥附近,市民用帐蓬搭建起自己的“诗和远方”。

(吴大灼 摄)

作者:□本报记者 严岚
2025-01-04 □本报记者 严岚 ——2024年我市文旅工作亮点纷呈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475.html 1 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