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竹产业链产值预计超500亿元;现有规上竹企220家、上市竹企2家、上市后备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35万名竹农人均年收入1.6万元,12万名竹加工工人年均收入5.2万元……2024年,南平竹产业“成绩单”亮眼。
南平是全国毛竹的生产地,全国每生产10根毛竹,就有一根来自南平,竹产业是我市林农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市拥有竹林面积达652.7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占全国10%、全省40%,毛竹资源全国第一。3个“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顺昌县、武夷山市)与3个“中国特色竹乡”(建阳区、光泽县、邵武市)均在我市。
2024年,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文章,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全要素赋能作用,铆“竹”干劲,打出质量提升“组合拳”,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高位推动
促资源集聚成势
2024年,为有效解决竹产业发展中行政、技术、服务资源分散问题,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创新局地合作、着力要素协同、强化三级联动等方式,促进要素集聚融通、高效协同、精准匹配。
抓住福建省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契机,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推动南平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管局签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建立了联席会议、重点项目合作、专家指导服务、政策技术保障等互动协作机制,在实施质量强省(市)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发展保护、开展标准引领工程、推动跨区域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最大化调动整合部门和地方资源优势,全方位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南平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的市场监管赋能南平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加快推动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聚焦强“链主”、带“链条”,从全链协同提升、强化因链施策、突出标准引领、激活创新动能、发挥计量支撑、提高认证实效、增强技术支撑、搭建服务平台、深化检企融合等9个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针对性帮扶指导竹产业链上企业补齐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技术短板,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质量协同提升。
2024年,《南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专班”机制工作方案》出台,明确重点发展竹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并将竹产业细分为竹板材、竹家具(快消品)、笋食品、活性炭、全竹茶空间、竹机械六大产品领域,建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链长”、龙头企业为“链主”、主管部门为“专班”的联动工作机制。
省、市、县三级联合成立了“市场监管赋能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密切对接南平市“竹专班”,结合南平竹产业发展实际,突出集成施策,同向发力。
近年来,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省质检院、标准化院、方圆认证集团福建中心、东南认证中心等机构组成多个专项调研组,深入5个竹产业主产县(市、区)15家企业及技术机构开展调研帮扶,实地调研走访链主企业,对企业提出的有关竹板材防腐防霉防变色、防火阻燃性能等31个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并形成了专项帮扶的提升方案。
突出标准引领
促产品优化升级
在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上,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竹吸管备受业界关注。
一根竹吸管虽小,却隐藏着满满科技感。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圆竹展平板刨切薄片技术,去除天然竹材中的木质素、多戊糖等成分后,从竹材中分离出仅比A4纸厚约2倍的竹纤维,制成的这种竹吸管绿色、健康又环保。
在南平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龙竹科技集团将企业创新与标准制定相结合,先后参与国际标准《竹饮用吸管》及国家标准《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等5项标准的制定,如今在竹快消品领域中已位居行业领跑地位。
标准一向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但南平竹产业一度面临缺少统一行业标准、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发展困境。如何补齐这些短板?市市场监管局决定以标准先行抢占发展先机,通过搭建平台、梯度培育、完善体系,推进标准升级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福建省竹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政和,全市竹产业相关部门、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专家人才“加盟”竹标委,研制修订竹产业各级标准。我市获批筹建“两岸竹产业技术标准共通试点”;2024年,参与制定《毛竹专业化采伐服务规范》和《海峡两岸共通 台湾桂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规范》两项省地方标准,通过省竹标委申报并获批立项。
梯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以政策引导组织企业参与,以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实施,推动一二三产标准化有效融合,市市场监管局发挥“指挥棒”作用,支持更多企业以科技创新和标准化互动融合为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例如,政和祥福工艺公司协同上游板材、油漆、五金生产企业,联动实施《家具用竹材胶合板》《竹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标准,推动实现了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准统一。
我市还以竹产业链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优势竹产品为重点,新申报行业标准《竹签》,启动了竹原料、竹板材、竹条、竹丝等4项竹原材料团体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已主导或参与制定竹产品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省地方标准2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79项,涵盖竹成材、竹地板、竹制品、竹炭等领域。
质量联动提升
促产业建圈强链
针对我市竹企龙头少、规模小、分布散,综合实力弱的发展现状,我市市场监管系统以质量强企、全链提升为导向,着力点上突破、链上联动牵引、面上整体提升,促产业建圈强链。
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竹产业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在竹板材、竹家具(快消品)、笋食品等优势领域筛选出15家链主企业进行重点帮扶,梳理链主企业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商标品牌建设、供应链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8大类31项服务需求,建立“一链一策”措施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专业化服务。
发挥竹产业链主企业需求牵引作用,市场监管部门又选定了链上15家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小微企业作为试点,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通过引入ISO9001国际标准,企业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企业的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和标准,促进供应链企业满足市场准入要求。
市市场监管局利用“市事通”搭建“一站受理、三级联动”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竹企提供产业全链条、生产全过程、产品全周期“一揽子”服务。同时,深化“产业体检”,组织开展现场培训指导、问诊把脉、交流答疑等活动,指导企业健全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查摆问题、持续改进,提升全面质量经营管理能力。
激活创新动能
促发展提速增效
我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零纪录”,是鑫森炭业打破的。
鑫森炭业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高性能多孔炭材料的研发及知识产权管理,构建了“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新型活性炭材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同时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研发工作。
截至目前,鑫森炭业(不含子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24年,鑫森炭业抱回了南平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烫金牌匾。
培育竹产业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要主动融入、全面发力。市市场监管局正是通过标杆示范带头、优化公共服务、增强技术支撑,架起、用好知识产权这一“跳板”,加强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以创新驱动产业跃迁攀高。
该局发挥专利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定等激励作用,累计培育竹产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优企业15家、市优企业28家,先后共19家竹企21件发明专利获得南平市专利奖。
依托“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市市场监管局在政和经济开发区、顺昌工业园等竹产业聚集园区打造“知创南平”1分平台、4工作站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竹企科技创新提供了“最多跑一地”全流程便利化知识产权服务。引进全市首家专利代理事务所,并在政和县举办“知识产权赋能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工坊,有效激发竹企创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竹企拥有各类专利1580项。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省科技厅、省质检所、东南认证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等组建竹产业质量提升科技特派员团队,已深入我市5个竹产业重点县(市、区),解决竹产业链主企业技术问题39项;推动省质检院、市质检所联合竹企,开展竹板材防腐防霉防变色、防火阻燃性能、应力应变性能等科技项目研究,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探索在竹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共享实验室;积极推动省级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南平市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指导龙竹科技、祥福工艺分别申报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拉动品牌势能
促产业价值跃升
2024年12月14日至15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水”泉州宣传推介活动走进鲤城,以全屋皆竹理念,打造“茶、竹、水、器、食、文、旅”等绿色产品消费场景新业态的“武夷山水·茶空间”牢牢吸引了泉州市民的视线。
优化商标品牌服务,深挖地标资源潜力,拓宽品牌发展空间,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努力探索竹产业商标品牌培育、运用、推广新路径,助力产业整体溢价增值,在全市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40个,数量排全省第一;发挥南平市商标注册窗口优势,开辟“绿色通道”,印制《商标注册申请指南》,推出远程指导、网上申请、线上支付、快递邮寄等23项“零见面”服务,全市现有竹产业类有效注册商标逾2500件。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保护资源信息数据库,梳理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名单,培育竹产业地理标志商标6件、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开放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位列全省第四,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数全省第一。
我市市场监管系统还将打造竹产业品牌与“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机结合,25家竹企业入选“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将竹家居融入“空间+产品+服务”的“武夷山水·茶空间”经济新业态,完成家居、公务、商务、直营店、加盟店、旗舰店六大应用场景标准设计,全国布局推广茶竹空间174家。2024年1月,南平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会,龙竹科技、双羿竹木、福人森工3家企业入选2023年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入选数量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图片说明:
①省、市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省质检院、标准化院、方圆认证集团福建中心、东南认证中心等机构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竹产业主产县(市、区)企业及技术机构开展调研帮扶。 (吴米兰 摄)
②南平市“武夷山水”宣传推介活动走进泉州。图为泉州市民在挑选心仪产品。(吕锟 摄)
③“知识产权赋能竹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工坊在政和县举行。(周炜 摄)
市场监管部门走进链主企业,精准帮扶解决现场管理、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等关键环节难点、痛点问题。(吴米兰 摄)
鑫森炭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零突破”。(市场监管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