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南平武夷发展集团依然保持昂扬奋进的姿态,全面冲刺年度目标,书写着一份亮眼的“收官答卷”。
作为南平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始终坚定改革方向,凭借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南平武夷发展集团聚焦城市发展运营、金融创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主责主业”,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全方位开拓进取,集中攻克发展瓶颈,持续优化项目管理机制,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截至2024年12月底,以沙南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投资突破年度任务31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平剑津小学在6月底前完成建设,保障了延平区江南片区小学秋季招生和按期开学;南纸创业园首期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仅用120天完成建设,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率先完成全省首例公交运营数据资产入表;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楼仅用40天完成主体封顶;统筹10亿元助力全市共有产权房政策落地实施;集团承建的“海绵城市”项目获A级绩效评价,充分体现了集团在提升城市韧性和民生服务方面的核心作用;率先在南平市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南平高速建设有限公司被评为“八闽综改”A级企业,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上榜的市属国企;由南平高速建设公司参建的顺邵高速项目荣获公路行业最高荣誉——“李春奖”;全年预计营业收入达到3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项目建设攻坚克难
驱动发展新引擎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产业转型的“推进器”。
沙南高速公路是福建省重点交通工程、省级科技示范和国家重点工程“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全长93.5公里,建成后将把沙县至武夷新区的通行时间由约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大大优化区域交通网络。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种种技术难题,集团一直以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对标行业前沿,加快项目建设,为按期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闽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因此隧道建设是沙南高速的一大难点,也是我们需要攻坚的关键问题。其中南山隧道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施工面临岩层复杂、环保要求高。”沙南高速公路项目代建与监理管理部主任吴镇国介绍,项目团队通过修筑截水沟、设置污水处理系统等环保措施,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工程。
南山隧道双幅贯通不仅成为沙南高速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其他隧道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沙南高速上的全线最长桥梁湖山1号大桥,施工过程中遭遇山体滑坡和地下溶洞等难题,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目前,福界洋大桥等多座桥梁的主体工程已相继完工,为高速网络的连贯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路基和路面工程则采用先进的压实和排水技术,保证施工稳定性与效率。随着底基层铺设工作的推进,沙南高速全线通车指日可待,该项目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了武夷发展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024年,武夷发展集团共推进重点项目14项,总投资372.3亿元。截至12月底,已开工项目13项,年度完成投资4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5.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49.7%。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创新“街企共建”
“社区办公点近了,我们办事更方便了!”
日前,走进延平区紫云街道流芳社区,不少居民都赞叹着社区的新变化。
原来流芳社区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紫云街道与南平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街企共建”。
“这是一次老旧小区得到‘新’起来,让闲置国有资产真正‘活’起来的有益探索。”武夷发展集团所属金控公司董事长翁月琦说,“我们与延平区紫云街道签署党建共建协议,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打造‘紫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体’,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的同时,也为居民们送上便利,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了解,紫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集服务、管理、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内设6个功能室,涵盖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中心周边同步打造法治宣传公园,提升了社区法治文化氛围和居民参与感。通过新建挡墙、修复雨水边沟、增设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紫云街道流芳社区居民金奶奶感慨道:“社区新址宽敞明亮,办事方便多了,大家没事都愿意过来聊聊。”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关切安居惠居,增进民生福祉,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和优势赋能社会基层治理,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展现国企担当,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翁月琦表示。
优化交通服务
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行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市民工作、生活及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公共设施。一年以来,建阳公交公司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回应市民需求,推动绿色出行。
“当时已经过了我们规定的公交运行时间了,所以我们的公交到达接驳的时候,我隔着车窗都听到不少旅客惊喜的欢呼声。” 建阳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张华仍记得4月3日晚上的细节。
那一天,由于台湾花莲地震影响,南平途经的多趟高铁列车晚点。接到通知后,建阳公交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派32辆应急保障车辆,安排32名驾驶员和8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承担起高铁晚点旅客的接驳任务。
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此次任务共发车211班次,成功运送7000余名旅客,体现了公司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和高效服务。
乘坐建阳公交,不难发现一些线路上的公交车内硬件设施已悄然升级。“低地板公交车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公交的可达性,还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多便捷出行的选择。”建阳公交公司总经理贾春永表示,建阳公交在2024年新增了24台一级踏步低地板公交车和6台旅游版公交车,投放至12路、K3路、K1路等多条线路,提升和改善了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感受度。
此外,建阳公交公司还推出了5条定制公交线路,满足学校、企业等群体的出行需求,并承接了7所中学的学生考试定制用车业务及60多家单位的个性化出行需求。特别是校园定制公交服务,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困扰,也有效缓解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
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建阳公交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引入纯电动车辆、优化能源使用及智能化公交站点建设,建阳公交积极响应绿色出行理念,助力南平市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通过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服务等多项举措,建阳公交不断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为打造更绿色、更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贡献力量。
锻炼人才队伍
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武夷发展集团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24年,集团围绕“推进管理体系重构、完善现代化治理”的目标,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优化结构、精准施策,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员工队伍活起来,企业才能活起来。集团把“充分发挥激励导向,激活‘造血功能’”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在建党10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集团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个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立足岗位、争创佳绩。
集团坚持“引育结合、内外兼修”的原则,2024年通过校招和社招共提供78个岗位,其中校招16个、社招62个,实现市场化选聘比例达到100%。并且围绕岗位稳定性、薪酬调整等问题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定“一企一策”发展目标,建立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和清晰的考核指标,确保改革有温度、有力度。
同时,集团开展全员能力提升计划,组织512名党员参加专题培训,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实际工作深度结合,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实践走深走实。
通过推行“以业绩论英雄”的考核机制,集团强化“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动态分配规则,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多干多得”的激励效应。经营绩效考评结果与晋升、薪酬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全员积极性,为集团改革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探索多方领域
拓展业务版图新领地
2024年初,武夷发展集团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024年首期公司债券(24武发01),规模达8亿元,票面利率仅3.10%。此次债券发行采用竞争性销售模式,吸引了省内外投资者踊跃认购,全场认购倍数达5.70倍,资金总额突破45亿元。
这一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为后续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武夷发展集团积极布局资本市场、外贸业务和新能源领域,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取得显著成果。
在外贸领域,集团所属信达供应链公司完成外贸资质办理等前期工作后,与福建庄禾竹业、莆田新协胜鞋业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出口额达15万美元。首批竹制品订单已成功发往荷兰鹿特丹港,鞋业订单也陆续出口至缅甸仰光,初步构建了稳定的国际业务链条,为集团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延平区水溪口加油站顺利开业,标志着集团能源业务迈入新阶段。通过与中石油合作,集团加快布局新能源板块,涵盖充换电站、光伏发电及储能等领域,为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集团将继续聚焦资源开发与新能源投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资产盘活与项目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武夷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训强表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5年,南平武夷发展集团将奋力推动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贡献国企力量。
图片说明:
①建设中的武夷新区综合医院
②水之厅公园
③正在建设的武沙高速1标段 (资料图片)
④南平武夷集团商务写字楼项目(资料图片)
省道S302建阳区高速口至麻沙江坊公路改造工程
(除资料图片外,本版图片均由黄杰敏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