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1日
第7版:

一茶一世界

老百姓将“柴米油盐酱醋茶”,比作家庭中开门七件事。茶,作为其中之一,主要是用来生津解渴、去暑降温的。文人骚客则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并列,赋予了茶更多的文化品质,于是,喝茶更新迭代为品茶。我有幸在自斟自饮、细啜慢饮中登上了“品茶”的档位,品着品着,品走了“大碗茶”,又品来了“工夫茶”;品尝了叶之甘,又品悟了水之“深”;品出了“入市”之味,又品鉴了“出世”之道。

与俗人一样,好奇的我,先是从技术层面初步领略了净手赏具、烫杯温壶、马龙入宫、春风拂面、玉液回壶等复杂的流程,又学会了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表德等仪式。却无意间发现茶的角色与功能发生了变异,喝茶,由习惯演变成时尚,由茶人之间斗茶演化成茶客聚在一起斗茶。朋友聚会,每人身上带上若干泡茶,现场比拼。“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茶,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茶桌上专家品评,商家说明,品牌流行,孟浪狂躁,云水营生。市面上,茶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有些人买茶却不喝茶,而有些喝茶的人是不买茶的。

喝着“入世”之茶,交往间,茶壶即是江湖。

随着“茶龄”的增长,又经高人点拨,品茶也慢慢地幻出了“江湖”,顺入了“自然”,我常以茶壶为金、茶叶为木、茶汤为水、茶煮为火、茶杯为土,在五行中学闭关,似入禅。

深秋时节,曾拜访过一名大师,负喧闲话,他一边泡茶,一边谈“放下”,他说,茶味茶趣茶兴,可以在品茗间,修养心气,简约心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独步于天心岩茶园,再瞧茶树,顿感有了生命,那一片片茶叶或凝着智慧或透着岁月,或盈着暗香或罩着沧桑,细细观察,竟发现叶子快乐地颤栗,这是否就是与自然共舞、与天地共情?

朋友陈女士从退休后开始种茶,她送我自己栽种的名为“笙众妙香”的茶,曰:此乃禅茶,须心无挂碍、慢泡静品为佳。于是约三五茶友到顺昌合掌岩夜宿西安寺品茗。夜深人静,饮茶听钟,等到茶盏微凉,等到清灯明灭,山冷水寒,望着万佛洞,幡然醒悟:端起一杯茶淡洁涤烦,放下一片心湛寂明澈,风月轮回,无垢无染,茶人合一,有浮有沉,青青的叶子与静静流淌的时光,一旦遇见,便是最纯净的涅槃境界。

喝着“出世”之茶,俯仰间,茶水即是山水。

“嫩叶茸茸雅醉人”“灵芽馥郁怡情趣”,匆匆十年间,在“出世”“入世”两道门中,喝着水,品着茗,在茶香里沉醉,感受茶与人的空灵自在,体会茶艺与心性的圆融致和。

曾听一位专家型的品茶师介绍,他说他喝下第一口茶,便知道是产自三坑两涧的哪个方位?是采自山头还是采自平地?他还说,喝茶喝到最高境界便是喝出茶树下少年少女的你侬我侬。起初,我是深信不疑,后来是完全不信,再后来是宁信其有。因为,我以为喝茶是完全自我之事,与他人无关,与常识无关,与规律无关,只须具备悲悯与浪漫情怀便是,只需合我味合我胃便好,如此,茶到味浓处,就能达到诗人所构筑的情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从来佳茗似佳人”。年前,应约到建州矮脚乌龙茶园观赏佳人七汤点茶法表演。树前柳下,玉液入肠,香气氤氲,身如浮云,似一缕轻烟飘荡在山水间。茶,是自然,也是生活;研茶,是精艺,亦是悟道,在此过程中,等一片叶芬芳生命,等一杯水润泽心灵,等一个人守望岁月。在老去的渡口上,我所求的只是:泡一壶闲茶,守在茶树前,醉卧在茶世界里,一步一步地接近幽奇隽永的茶世界——安宁如水,清心简静。

作者:□东方一丁
2025-01-21 □东方一丁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8262.html 1 一茶一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