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什么?
年是民谣中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年也是诗词里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许多市民的记忆中,年是难得新添的一套新衣,是父母忙前忙后烹饪许久的一桌盛宴,也是拜贺新春走访亲友的快乐……而如今的年,是传统的年,也是新潮的年。
很多人说,年轻一代正在重塑春节文化,他们学着父母辈的样子传承年味,或把年过得“潮”些,同时也“承上启下”,为长辈与孩子传递好春节的意蕴。本期,让我们走进南平人的家,去看看他们是如何营造年味满满的居家生活的。
辞旧迎新 筹划过年
“说来我第一次感受年味,是小时候见邻居做花馍。他们是北方人,平常就喜欢做面食。”市民黄女士回忆道,邻居揉面、调色,小心翼翼地“捏花”,再用红枣、红豆、黑豆等果蔬豆类点缀其间,每个捏塑的花馍花样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看了让人爱不释手。黄女士的邻居当时还送了一份花馍给她。“我曾以为花馍就是当天吃的,之后才知道花馍是北方的特色‘年味’,它和我们这边的九层糕一样都是过年的菜品。九层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花馍寓意着蒸蒸日上,都是要提前制作的。我从那时也明白了,年是需要提前筹备相关食物的。”黄女士说。
提到筹备,市民张先生每年会在春节快递停运前购买好拜年的礼品、年宵花、衣服,甚至北方的牛羊肉。而今年的年货,张先生大多数是在实体店购买的。新年换新衣,张先生坚持给予父母、孩子仪式感,让他们在店里挑选新衣服。年宵花也是在实体店购买的,“往年网购败花率高,想着过年的花束要具备花期长、不易凋零的特点,前两天就到花店购买了还未开花的水仙,这样过年期间水仙花正好盛放。”张先生分享多年来购买年宵花的经验,他说线上购买鲜花的优惠力度往往更大,但也要考虑到因商家品质把控不好而带来的鲜花破损等问题。
巧手钩织 传承年味
阳光下,五颜六色的毛线在钩织者的手中轻快地跳动着,慢慢变作围巾、手套……今冬阳光格外灿烂,阳光下渐渐织成的毛衣是许多“80后”“90后”的过年“前奏曲”。
进入新时代,虽然钩织材料已经几经更迭,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简单的毛线,到如今花样百出的羊绒、兔绒等,钩织仍是不少女性每年过年前的“标配”行为。“年前我在网上淘了一个新玩意——手工背包的钩织材料。”市民王女士说,她在购买前预算好时间,从一月初“开工”,到年前钩织基本能完成,钩织包正好拿来搭配新衣。
对于“00后”王女士来说,钩织包包是新挑战。“钩花是我父亲擅长的,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忙完工作后,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亲手给我和母亲钩织新年毛衣。”王女士回忆,每年过年,她的父亲会钩织一批新花罩,让家里罩家具的花罩“焕新”,以示除旧迎新。“线和针在父亲的手里像施了魔法,每根线一点点积攒起来,变成了新年里的一件毛衣、一条裤子、一个围巾、一双手套……”王女士说,父亲手中轻易“驾驭”的钩织,她操作起来却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少针、多针、钩错等。在不断的返工过程中,王女士体验到了钩织物品的不易,也感受到了当年父亲为筹备过年的辛劳。“我的孩子每日看着我的手工在一点点变化着,这似乎也是一种传递,一种为过年而努力的模样。”王女士说。
创新画“福” 向往新春
年,渐渐近了,大街小巷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年货。“每每逛店铺,我一眼就能看到挂着的灯笼、对联。望着灯笼透出的丝丝暖意,那种想与家人团聚的心情越发浓烈。”市民阿飞说,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开始写春联、画福字,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
以往临近过年的周末,阿飞都会和书法老师去摆摊写字、剪窗花。“那时我年纪尚小,还不敢尝试写春联,只敢剪一些结婚用的‘囍’字,还有生肖和‘福’字元素作品。”阿飞说,她持续练习多年,现在才敢进一步尝试书写春联。阿飞的外婆家有个邻居热爱书法,邻里间的对联都是老先生书写的,看着用行楷写就的春联被贴到门上,阿飞觉得年味满满。
起初阿飞写“福”画“福”,是抱着好玩的心态。令她惊喜的是,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对此都很喜欢。“今年元旦,我也在南纸1958创业园内卖了一些自己手绘的‘福’。”阿飞说,今年她开始创新写“福”,比如为一些喜爱猫咪的朋友定制“福”,把人物和家宠都融入“福”中。
在迎新画“福”的过程中,阿飞体验到与新朋友彼此认同、彼此欣赏的感觉。“每一笔勾勒,都是对新春的一种向往……”阿飞画着“福”,期待着蛇年春节的到来。
年味家宴 团团圆圆
岁末已至,年味渐浓,忙碌一年,为的就是团圆,为的就是那一桌承载了期待的年夜饭。用心做好一桌年夜饭也许是过春节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之一。
“从我记事起,每年临近过年,家人都会提前写菜单,这是为备菜、做菜提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市民陈先生说,他的父亲会拿出裁好的长条形红纸,写上“几几年春节”“家宴全家福”的主题等,并且会把每一个过年要烹饪的菜肴一一罗列出来。
陈先生记得,有一年他家里还给每个菜取了别致的名字,比如“满床清梦压星河”菜肴的做法是类似建瓯的“纳底”,“金风玉露一相逢”菜肴是双拼的各色卤味……在这些优美的诗句里,一道道珍馐美味,变得可爱有趣,年似乎有了一丝别样的烟火气,也多了一层中式浪漫的氛围感。
不管是上一辈人的传统方式,还是这一代年轻人对年的“新表达”,人们都在努力把“年”过得更有年味感。正如不同家庭的年夜饭会尽量推陈出新;从舌尖上的年味开始,迎接别样的新春之旅。
图片说明:
▶买些新衣服,欢喜迎新年。
(制图:林水鑫)
▶市民钩织的“财神爷”
(黄靓 摄)
◀“福”字还能这样画
(王筱莹 摄)
◀年夜饭,团圆饭。
(制图:林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