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第2版:

肥美鳜鱼“游”出致富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诗句,让鳜鱼的美名享誉大江南北。

在光泽县崇仁乡王文村,绿水青山之间“藏”着一个养殖鳜鱼的家庭农场。连日来,来自浙江、江西的客商带着货车上门,载满鳜鱼而归。

“这几天,不断有客商打电话来订购鳜鱼。”光泽县崇仁信义养殖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刘斌说,“现在鳜鱼的市场批发价是120元一斤,农场已陆续卖出了3000多斤的鳜鱼。”

鳜鱼也叫桂鱼或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着“淡水鱼王”的美誉。对刘斌来说,鳜鱼就是“致富鱼”。

今年45岁的刘斌是地道的王文村人,早年干过汽修、跑过长途、打过短工。“我们光泽县的水质好,搞水产养殖有盼头。2008年,我开始在村里养普通的家鱼和泥鳅;2013年,又尝试养殖南美对虾。”刘斌说。

走进刘斌的养殖场,只见一个个鱼池有序排列,大小不一的鳜鱼在各自的池中游弋。

“在闽北地区,养殖南美对虾并不容易。当时我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斌说,他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越是有技术难关,他越想尝试。

为了搞好水产养殖,刘斌可没少下功夫,他白天搞养殖,晚上上网学习。2013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报名参加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淡水养殖函授培训。

“虽然南美对虾的养殖不算成功,但也让我积累了经验,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刘斌说,2015年,他成立信义养殖家庭农场;2017年,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后,他发现了鳜鱼养殖的巨大经济潜力,他建设标准化鳜鱼养殖基地,开始探索鳜鱼养殖;2018年,他又牵头成立光泽县鑫诚渔业专业合作社,希望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尽管知道鳜鱼养殖的难度较高,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从安徽购进鳜鱼苗后,刘斌在鳜鱼喂养方面就下足功夫。

“鳜鱼喜静畏光,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只吃活的饵料鱼。”刘斌说,他建了约70亩的外塘,专门养殖饵料鱼。“用饵料鱼喂养鳜鱼,不仅能保证鳜鱼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品质,产量也更高更稳定。”

不仅如此,养殖场内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查看鳜鱼的生长情况,确保它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刘斌还说,要提高鳜鱼的成活率,选择优质的鱼苗至关重要。“2022年,我们合作社和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探索研究鳜鱼繁育。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主繁育鳜鱼苗,成为全省首家培育出特种鱼(斑鳜鱼)鱼苗的合作社,不再需要从外采购鱼苗。”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折腾”,刘斌逐渐成为种养大户,也成为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为提升养殖技术,他还时常到外地的水产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向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请教,改进养殖模式。

如今,刘斌养殖的鳜鱼开始大量上市,合作社也与村党支部合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里农户发展约200亩的淡水养殖,助力村集体、村民增收。

新的一年,刘斌又有了新打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销路,打响知名度,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希望大家年年有‘鱼’!”他笑着说。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何丹烨 通讯员 傅俊杰
2025-01-27 □本报记者 卢国华 何丹烨 通讯员 傅俊杰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8480.html 1 肥美鳜鱼“游”出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