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时节,正是美发行业一年当中最忙的生意旺季,想赶在此时理发、办好“头”等大事的客人不断,邵武市的“80后”理发师张鹏却在每周六关门谢客,带着剪子推子走上大街小巷,做一门“不赚钱的生意”——义剪。
“小伙子,下次我还要找你帮我理发。”“好的大叔,我们每周六上午都在这里,您尽管过来。”在邵武市熙春公园入口处,张鹏站在一排身着“红马甲”的小伙之间,挥动着手中的剪刀、梳子,精湛的理发技艺引人注目。从业十余年,“工龄”等于“公益年龄”的张鹏用自己的一门手艺和一腔爱心,在不少邵武人心中扎下了根。
梦想起航 站稳脚跟
张鹏出生在邵武市下沙镇,自18岁接触理发行业后,他先后到杭州、福州、厦门等地打工学习、积累经验,最后于2011年回到邵武创业,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理发店。
“刚创业时很辛苦,身体疲劳、同行竞争和经济压力常常让我夜不能寐。”创业初期,张鹏常是白天在店里忙碌,晚上关门后抓紧时间练习、打磨技艺,每个月还坚持外出学习新技艺,开阔眼界。凭借对理发行业的热爱和日趋精湛的理发技术,张鹏的理发店赢得了一批顾客的青睐,在邵武逐渐站稳了脚跟。
“因为我是短发,所以对头发保养、发型方面要求比较高。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了这家新开张的店,没想到这一剪就是十几年。”老顾客练倩笑着说道,“我现在不仅带自己的家人来,还会介绍身边的朋友来。”
师徒传承 传递温暖
当学徒时,张鹏就跟着他的师傅做公益。独立经营理发店后,张鹏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起初,他带着徒弟们参加乡镇、街道或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发现行动不便、家庭困难人员的义剪需求后,张鹏主动与福利院、养老院等取得联系,定期上门义剪,还在每周末定点前往爱心公社志愿服务驿站、熙春公园、严羽社区等地进行义剪活动。目前,张鹏团队每年开展义剪200余场,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做公益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不知不觉,这条‘公益路’也走了十余年。”张鹏说。
2024年起,张鹏每月带着团队回到家乡下沙镇洛田村,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义剪。他们的到来,让老人们欣喜不已。“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腿脚不便,但每次得知我们来义剪,都会早早地等在村口,让我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谈起在家乡的义剪经历,张鹏十分开心,“村里老人不仅会拿出自家种的红薯、花生来表示感谢,还会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吃饭,这份质朴常常让我们感动。”
为了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公益活动,张鹏特别鼓励自己的学徒积极参与义剪活动,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干一行,爱一行”。对此,学徒小凌深有感触:“参加义剪这半年,我成长了很多,从紧张、不知所措,到现在能从容自如地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不仅社交能力得到提升,处事方法也成熟了很多。”小凌骄傲地说,每次看到大家满意的笑容,都有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张鹏还特别关注培养学徒们的其他能力,每周安排练字帖、读书分享、心理健康培训等不同方向的课程,供他们学习进步。“从事美发行业的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我希望可以尽量弥补这一短板,转变群众对行业的看法,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创业、找到人生方向。”张鹏说。
从一个懵懂的理发学徒,到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理发店老板,凭借一门理发手艺,张鹏不仅解决了客人们的“头”等大事,更传递了温暖和正能量。春节期间,张鹏的义剪小队暂时休息,但新的义剪计划已经列入节后的工作日程。“未来,我也会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带领团队继续为群众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