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在深刻重塑产业结构之际,亦对基础教育管理抛出了新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此话题有着深刻见解:“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近日,南平市欧捷名校长工作室一行远赴南京开展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以南京这片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行区为教学阵地,深入学习基础教育前沿理念。通过此次集中研修活动,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有了更深刻、更生动的体会,深刻体会到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追求需要回归原点,去深耕育人的基本功,强化对学生心智、心灵的培养,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专家论坛上,教育学博士程红兵先生强调教育如同农业,需要精耕细作、日积月累,是一个“慢活”“细活”,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颗痴迷于教学、执着于教育、坚守于课堂的安静的心,将育人这一方阵地视为永恒的精神家园,静静地耕耘,达到一种“单纯而美妙”的境界。
在部分学校,学生迟到现象常常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棘手之处。迟到现象不仅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更侵蚀着学生学习习惯,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秉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的教育理念,我们首要之举是对迟到原因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迟到的原因多样,包括家庭住址较远、起床困难、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等。经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迟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学生欠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不良生活习惯。针对于此,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班主任指导、教育讲座、家校沟通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二是通过征集意见、合理安排、提升效度优化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经过阶段努力,学生迟到的情况明显改善。此举不是简单粗暴地增加管理的力度,而是细致周全地分析举措的效度,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从这个案例中提炼出结论:学校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的因素,形成育人合力。
在专题讲座中,南京金陵中学校长、二级教授孙夕礼特别强调,金陵中学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办学、科学管理、内涵发展、张弛有度、自由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该系统注重学生发展的渐进性和前瞻性,同时兼顾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与终身性。学校致力于精心呵护学生的自然生命,悉心关照学生的社会生命,并持续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
于是我想到,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我们学校实施人性化的教育策略,注重引导与启发,而非单纯依赖惩罚手段。对于频繁违纪的学生,我们并未直接施以处分,而是通过年段、班主任开展细致的工作,深入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帮助他们探寻行为问题的根源,进而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空间。得益于此,我们不仅妥善处理了违纪问题,还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管理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育人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慢工出细活”的雕琢,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切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此为基石,切实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育学者张文质曾言,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它需要缓慢而坚定地去证明人性的胜利。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叠涌而生,但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愈发需要审视与冷静,不妨“慢”一点,把更多精力放在育人初心、学校管理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慢而精进地做好育人、治校的“基本功”,为了学生的美好生活,为了教育的美好愿景,让教育回归原点、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