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第6版:

豆香梁间荡

扫一扫 听一听

“卖豆花、卖豆花!”一阵阵叫卖声传入我的耳畔,扭头望去原来是一位阿公正推着车子在沿途叫卖。已经好久没有吃豆花的我来到摊前,要了一碗甜豆花。

豆花透着一种淡淡的奶黄,面上撒着些许白糖,拿起勺子搅拌,让豆花融化白糖,也让白糖浸透豆花,吃进嘴里,浓浓的豆香满溢。

儿时,我最爱的还是舅母做的豆花。舅母是做豆腐的,那时村里人都爱买舅母做的豆腐,于是也就满足了我们姐妹几人的味蕾。一到做豆腐时,我们就赖在豆腐坊里不出来。说是豆腐坊,其实就是在厨房的一角专门开辟出来一块地方做豆腐。

舅母的豆腐坊简单而温馨,石磨、大锅、竹筛,还有那永远散发着清新豆香的空气,构成了我们童年中最难忘的记忆。

舅母总是早早地把一粒粒饱满圆润的黄豆,用水细细淘洗干净,浸泡在大木桶里,等待它们慢慢吸水膨胀,变得柔软而富有“生命力”。

我们姐妹几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在木桶边,一边数着时间,一边想象着即将制成的豆花的美味。

终于,等到黄豆吸饱了水,舅母便会将它们倒入石磨中,一边缓缓推动着沉重的磨盘,一边往磨眼里添加清水。随着磨盘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便汩汩流出,带着淡淡的豆香,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味道。

接着,舅母会将磨好的豆浆倒入大锅中,生火煮沸。这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浓郁的热气与豆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仿佛能把这份香气吸入心底。

豆浆在锅里咕嘟时,房梁上垂下的麻绳秋千就晃起来了。那是舅舅用两根麻绳从房梁上垂下来的,麻绳上各打一个大结,中间穿上一块木板,木板上还留着斧头削过的毛茬,它是我童年时期最早的秋千,坐在上面,姐姐在后面推,荡到高处能看见蒸汽在梁木间缠成白纱,混着豆浆的热气扑在脸上,把辫梢都熏得潮乎乎的。

煮沸后的豆浆经过滤去豆渣,再轻轻倒入准备好的木桶内,加入适量的石膏水,稍等片刻,奇迹便发生了——原本液态的豆浆渐渐凝结成了嫩滑的豆花。

豆花凝成时,秋千还在轻轻晃。这时,舅母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用勺子轻轻舀出一小块豆花,撒上白糖,递给我们品尝。

那豆花,入口即化,细腻中带着微微的甜味,我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连声称赞,舅母的脸上也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随着岁月的变迁,老房子成了砖瓦房,没有房梁的厨房已经不见秋千的身影,舅母也再没有做豆腐了,但那份由舅母亲手制作的豆花味道,却永远镌刻在了我心底。

每当在街头巷尾听到“卖豆花”的叫卖声,那份记忆中的温暖与甜蜜便如潮水般涌来,那份纯真的美好与亲情,都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豆香梁间荡,情深意更长。

作者:□雷文敏
2025-04-10 □雷文敏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1423.html 1 豆香梁间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