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龚祖雁 通讯员 邱宇庭)昨日,记者从延平法院获悉,该院南山法庭于近日成功化解一起涉农民工工资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促成被告吴某与18名原告达成分期付款协议,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经审理,2024年,延平籍被告吴某与南宁某公司签订协议,承包了广西的一个工程项目,雇佣多名工人施工,并约定由南宁某公司代付工资。事后,因总承包方资金链断裂,18名工人工资被长期拖欠30余万元。为了结算工人工资,吴某曾在南宁市劳动监察部门的组织下与工人结算并出具了《欠薪付款协议》,明确由南宁某公司代付工资,但该公司仍未履约。工人们多次追讨无果后,集体向延平法院提起诉讼。
受理案件后,延平法院南山法庭高度重视,迅速启动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组建由法官、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组成的专项调解团队。针对农民工诉求急切、被告履约能力受限的复杂局面,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一方面,给予吴某合理期限赴南宁催讨被拖欠的工程款项;另一方面,要求吴某无论催讨结果如何,返回后必须与工人协商后续方案,确保纠纷不拖延、矛盾不激化。
承办法官在调解中以法为据,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规定,向吴某强调“工资代付”约定不免除其作为承包方的最终支付义务。同时,法官为工人算清“诉讼周期账”与“调解收益账”,释明分期付款既能缓解吴某压力,又能确保债权逐步兑现的解决办法。历经三次面对面协商、20余次电话调解,最终促成吴某承诺分6期支付全部欠薪,工人们亦同意给予合理宽限期。双方签订调解笔录后,法院当天即作出民事调解书,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为农民工吃下“定心丸”。
目前,被告吴某已按协议履行首期付款义务,共计47136元。接下来,延平法院南山法庭将持续关注协议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