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第7版:

财商教育是孩子成长必修课

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父母为孩子积攒的创业基金,孩子在家庭劳动和社会服务中所获得的奖励……现在,越来越多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小金库”,然而,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却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财商教育成为不少家庭教育中缺失的一环。实际上,财商教育不仅是关于金钱的认识,还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会如何理性地看待金钱,以及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小金库”。

由压岁钱引发的理财困惑

压岁钱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笔不小的收入,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一笔财富,也是财商教育的起点。

市民张进麟的儿子是初二学生,今年春节,孩子收到了近万元的压岁钱。起初,孩子只是单纯为自己的收获感到开心。但很快,这种兴奋就变了味。“他开始跟同学讨论各自压岁钱的数额,暗暗攀比起来。”张进麟说,孩子看到同学买了名牌运动鞋,也闹着要用压岁钱去买一双。张进麟察觉到孩子的变化,心里满是担忧。他深知,这个年纪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突然接触这么多钱,会不懂如何支配、使用。

为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市民陈芹一直以来都让儿女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来换取零用钱。以往,孩子们对这种通过劳动获得零花钱的方式还挺积极。可在接触过大额的压岁钱后,孩子对几元钱的劳动所得根本提不起兴趣。看着孩子对金钱的态度发生较大转变,陈芹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才能重新建立起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对金钱不感兴趣也令人担忧,这会让她在成长过程中缺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市民吴芸的女儿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每到春节,孩子收到压岁钱后,都会如数交给吴芸。起初,吴芸担心孩子年纪小,缺乏判断力,一旦手里有了钱,就会跟风盲目消费,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出于这样的顾虑,吴芸对孩子的日常开支几乎是一手包办。在这样的保护之下,女儿几乎没有机会自己支配金钱。吴芸却迷茫起来,虽然自己手握孩子的“财政大权”。但是,不去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恰当吗?

压岁钱是许多孩子在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笔钱,可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家庭理财观念的差异,家长们容易陷入“教育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过度参与和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对压岁钱合理支配的权利,更影响着他们未来面对复杂经济生活的应对能力。

家长认知影响孩子的财商

财商又称金融智商,是指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在社会中,财商、智商、情商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能力。然而,许多家长的过度“包办”,让孩子成为理财领域的“局外人”。在财商教育缺失的成长环境下,不少孩子没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理财相关的知识。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开始独自面对工资收入、房租水电、生活开销等各种资金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

日常生活中,“卡奴”“月光族”“啃老族”等词汇屡见不鲜。许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如何制定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只能在不断摸索中犯错,为此付出不少宝贵的时间和沉重的代价。福州市某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陈博瀚发现,最容易陷入消费理财误区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刚迈入职业生涯,薪资较低,消费观念却容易受外界影响。周围的同事、朋友间的消费行为很容易被他们模仿。缺乏理财经验的他们,容易盲目攀比,消费跟风,有的甚至爱慕虚荣,透支信用卡购买奢侈品,花钱毫无规划。不理性的消费方式,使得一些职场新人每个月工资刚到账,没几天就所剩无几。在工作中,陈博瀚还接触过不少对金融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新手小白”。当周围的朋友、同事谈论起自己从股票、基金中获利,他们深受触动。在没有经过深入了解与思考的情况下,就头脑一热,闭眼往金融市场里“冲”,结果可想而知。

“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和他们缺乏财商有关。”陈博瀚认为,在家长们看来,孩子年纪尚小,早早地接触金钱,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过于物质,不利其身心健康发展,却不知这种做法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理财知识、培养理财能力的机会。此外,许多家长自身的财商水平有限,难以为孩子提供有效的财商教育。他们虽然手握孩子的压岁钱,但是这笔钱往往长期躺在活期账户里。偶尔家里需要开支时,还会动用到这笔钱。对于什么是财商教育,以及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地开展金钱管理,家长自身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财商教育需从小抓起

高级财商指导师邹艳琼告诉记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过早让孩子接触金钱会污染孩子心灵,形成“拜金主义”的观念。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财商教育的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体系中缺乏系统的财商教育。在许多中国父母还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想法时,不少国外父母已经着手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开展财商教育。他们尽早地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孩子学会储蓄、理性投资、理智消费,并良好地运用金钱去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比如,儿童储蓄账户在英国日益流行,不少英国家庭会鼓励孩子把零花钱,以及通过劳动得到的收入,存入银行专门为16岁以下学生开设的账户中,以此助力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

邹艳琼建议,家长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探索财商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掌握理财技能。比如,在日常购物时向孩子介绍不同面值的纸币,解释商品价格;通过社会劳动,让孩子明白金钱与劳动、价值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知晓金钱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引导孩子把钱花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盲目消费或肆意挥霍;家长可以为孩子制订简单的零花钱使用计划,把零花钱合理分配到学习用品、零食、储蓄等不同项目中,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学会预算与储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还能适当引入一些投资理念,像给孩子讲解基金、债券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理解财富增值的方式,为孩子未来独立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做好准备。同时,在财商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如何用金钱去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当然,财商教育绝非仅靠家长一方就能完成,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力。学校可以将财商教育纳入正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门的金融知识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财知识。组织策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锻炼理财技能。社区和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资源,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财商教育讲座。多方协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商教育体系,让财商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去。

作者:□本报记者 黄靓 文/摄
2025-04-30 □本报记者 黄靓 文/摄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339.html 1 财商教育是孩子成长必修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