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第5版:

这个春天,上山“挖呀挖”的“打野”在闽北风行——

踏足山野间 追寻松弛感

春笋破土 (林李冰 摄)

山间,蕨菜生长。(李思敏 摄)

熟透的“红泡泡 ”(张彬倩 摄)

春夏之交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张筱惜 摄)

拎上一个袋子,拿上一把小锄头,约上三五好友“进山”“下地”……今年春天,社交平台上兴起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打野”。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一知名社交平台上“打野”话题的浏览量已达2.5亿次,“打野日常”“打野教学”等相关话题已经累积数十万讨论量。南平“打野”现象是否风行?与亲朋好友“打野”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记者进行走访。

现象 不同年龄 乐在“打野”

“准备好了没有?赶快去采‘红泡泡’咯!”5日上午,延平市民邱爱玲的微信响起提示音。她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东西,十几分钟后随即抵达延平区四鹤街道上洋村,村里瀑布附近,正隐藏着她们此行的目标——一大片熟透的“红泡泡”。

雷雨滋润,阳光催发,“红泡泡”从草丛间探出头来,摘下一颗,味道酸甜可口。“这已经是我们最近第四次来摘‘红泡泡’啦。”邱爱玲说,每年春天,她都会约上好友一同去山里采摘“红泡泡”,不仅能一饱口福,还能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经常‘打野’心情好。”邱爱玲笑言。

今年春天,演员李现带热了“打鸟”,而在擅长“玩梗”网友的推动下,原指电竞游戏玩家操控角色在野区清理怪物、掌控游戏节奏的“打野”一词有了新的含义——去野外挖野菜、采摘野花野果等休闲活动。

“打野”新含义一出,迅速成为今年春天的社交媒体热点。南平网友们也在微信朋友圈及其他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打野”心得——山边、河边比较多“红泡泡”,被雨水淋过的“红泡泡”口感会差一些;笋可不能乱挖,多数是人种的;鼠曲草是制作米粿的好材料。

在“60后”市民陈水妹看来,对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打野”是童年必备的“生存方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经常上山采野菜、野果,采够了就是一道菜。”

“90后”市民林姗则将“打野”视为育儿的良好手段。“上山采菜,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她说,一边接触大自然,一边学习一些野外知识,孩子乐意,家长也开心。

“打野”则是不少“00后”的交友方式。“我们一开始是在一个大的微信群里,后来就相约着一起去赏花、采野菜。”出生于2001年的市民陈晓婉说,她有几位朋友就是从“打野搭子”转化而来的。

声音 “野趣”虽好 “规矩”要守

南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在闽北“打野”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那么,是否可以随意到一座山里“打野”?

“景区没有禁止大家去采‘红泡泡’、野菜的规定。”延平溪源峡谷景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经多方走访,我市景区、公园、乡村未见不能采摘野菜、“红泡泡”的规定。

作为“打野”活动中“人气”颇高的项目,挖笋深受“打野”人群喜爱,但要注意的是,挖笋有“规矩”。“野菜、野果可以采,但竹笋不能随便挖。”延平区大横镇延安村一位村民说,村里的山大多由不同村民承包,村民会在承包来的山上种竹子,竹笋、竹子均属于承包山头的村民,外人不能随意采挖。而每年春天,随意挖笋的现象仍是频繁发生,不少村民会在竹林设立警示牌,通过巡山等方式守护鲜笋。

比如,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梅明笋制作技艺”传承人杨乐丰也在自己流转承包的竹山竖立警示牌“承包山场,禁止挖笋,违者重罚”。

记者了解到,如果想要“安全”挖笋,要取得“山主”的同意。我市部分旅行社、研学团队也开设了挖笋研学课程,如果家长想要带着孩子体验挖笋乐趣,可与正规社团组织联系。

春天的武夷山万物萌发,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去“探秘”,尤其要注意的是,“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过程中,有些事不能做。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星村执法大队桐木中队的中队长徐自坤提醒,市民游客是可以“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但要注意的是,仅能拍照打卡,离开时要带走垃圾。不可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随意采摘,《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规定,禁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剥离表层土用于茶叶种植、土壤销售等,破坏林草生长环境;禁止非法采集药材或者其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

建议 食用山鲜 安全第一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最近正是野菜大量上市的时节。“5月开始,市场上还是笋最多,野菜类有蕨菜、苦菜、马齿苋这些。”延平区昼锦坊市场一摊贩告诉记者,价格方面,常见的野菜,比如蕨菜每千克在2元至2.5元之间,苦菜每千克约为1.5元,甜笋或苦笋每千克1元至2.5元。

野菜与普通青菜价格相差无几,近来大量上市的空心菜、茄子、四季豆等时令蔬菜价格在每千克1元至2.5元之间。

“野味”鲜美,是否也能吃到不一样的营养呢?“一般来说,野菜的膳食纤维更丰富,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调节血糖和胆固醇。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突出,比如荠菜的钙含量接近牛奶,苋菜的铁含量也显著高于常见叶菜。野菜常含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比如蒲公英含有槲皮素,这些物质被称为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能降低慢性病风险。”南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负责人陈繁介绍,从营养方面来分析,栽培蔬菜经过选育优化,营养更稳定。野菜可能在特定营养素(如钙、抗氧化成分)上占优,但需注意品种差异。合理做法是将野菜作为膳食补充,与普通蔬菜搭配食用,同时严格把控安全处理步骤。对于追求营养的人群,均衡摄入包含野菜在内的不同种类蔬菜,才是最佳选择。

采摘、食用野菜存在潜在风险。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教师黄玮婧提醒,一些有毒植物与常见野菜在外观上相似,误食后轻则中毒,重则致命;公路旁、垃圾堆附近生长的野菜易吸附汽车尾气、重金属,或有农药残留,食用后危害健康;部分野菜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增加癌症风险;一些野菜中含有大量光敏物质、生物碱,若处理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黄玮婧建议,尽量选择超市、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野菜,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菜。如果自行采摘野菜,一定要注意甄别野菜品种,避免出现误食、中毒等意外情况;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避免在污染区域采摘;观察野菜的颜色、气味和形态,选择新鲜、无腐烂、无异味的野菜。了解野菜的食用部位,有些野菜的根、茎、叶、花都可以食用,而有些野菜只有特定部位可以食用;也要注意野菜的烹饪方法,有些野菜需要焯水去除苦涩味,有些野菜则可以直接食用,另外焯水可有效降低野菜中的草酸、生物碱、亚硝酸盐的含量;适量食用野菜,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尤其是老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人群,应尽量少食或不食野菜;光敏体质者避免食用荠菜、香椿等光敏性野菜,以防诱发日光性皮炎;食用野菜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作者:□本报记者 李思敏
2025-05-07 □本报记者 李思敏 这个春天,上山“挖呀挖”的“打野”在闽北风行——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461.html 1 踏足山野间 追寻松弛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