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场景中,肠造口手术产生的造口因与盛放的玫瑰形近,而获得了“生命的玫瑰”称呼。对患有克罗恩病、肠道外伤、结直肠癌等肠道疾病,或有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等先天畸形的患者来说,肠造口是他们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窗口”。但在许多人眼中,肠造口是一朵陌生的“玫瑰”,除了照料时无从下手,甚至有人对肠造口患者抱有误解、歧视的态度。在照料肠造口患者时,应该在哪些细节上留心,细致守护好这朵“生命的玫瑰”?记者采访了南平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陈小妹。
“生命的玫瑰”需细心呵护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肺部、皮肤、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排出,但当消化系统的末端——肠道、肛门受损时,消化形成的食物残渣就需要另寻“出路”。
“当患者因腹部外伤导致肠破裂,或是因直肠癌等疾病治疗切除部分肠道后,为了保证治疗部位有效康复,医生会通过手术,将一段健康的肠管拉出腹腔,在腹壁外侧固定,形成肠造口,代替肛门行使排便功能。”陈小妹介绍,“生命的玫瑰”指的就是肠造口外露的肠段。缝合肠段不同,造口承接的排泄物成型情况也有不同:如果是结肠造口,排泄物一般比较成型,易于收集;而回肠造口的排泄物一般较稀,容易导致造口袋固定难,也给造口护理带来了更高要求。
陈小妹告诉记者,肠壁柔嫩、易受伤,如果因护理不当导致造口回缩、脱垂,造成排泄困难,有发生二次肠梗阻的风险。如果造口袋渗漏后未及时更换,造口周围的皮肤接触到粪水,容易发生皮炎、感染、出血等造口并发症,刺痛、瘙痒感会严重拉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口袋脱落后,泄漏的排泄物会污染衣物、床单,频繁更换新的造口袋既加重经济负担,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饮食细节同样会影响肠造口患者的生活体验。肠造口术后,患者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不吃生冷腐败、变质食物,要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软食,主食以粥、馒头、烂饭、面条等为主。烹饪时,鱼、肉、菜等食物皆应切小制软,瓜果去皮处理。避免进食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粽子、汤圆等糯米类食物,或是坚果、竹笋、韭菜、海带等食物,以免引发肠梗阻。粗粮、蔬果等高纤维食物可能会增加肠道蠕动,导致排便量增加,造口部位压力增大。一般会建议患者肠造口术后初期少吃葱、洋葱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及萝卜、啤酒等易导致胀气的食物、饮品。
肠造口患者虽然需要随身佩戴造口袋,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与身体健康的常人并无差别,可以视身体情况进行太极、散步等轻缓运动。外出时,只需留心带足用于替换的造口产品,若发生渗漏,及时更换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肠造口患者要尽量减少压迫腹壁、增强腹内压的行为,比如弯腰拖地、俯身用力搬运重物等。”陈小妹补充道。
延伸服务更贴心
人体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精密器械”,新陈代谢更是全天时刻不停的生理过程。肠造口虽被称为“人工肛门”,但它没有括约肌,患者无法像控制肛门那样自主控制排泄行为的发生时间。因此,与肠造口有关的护理问题常是“不分昼夜”地发生。
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陈小妹接到了肠造口患者小奕(化名)母亲的求助电话。原来,由于智力缺陷,小奕很难有效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控制饮食,导致其造口周围皮肤有严重的皮炎问题,造口袋经常脱落,往往一天需要更换两到三次造口袋。得知这一问题后,陈小妹先是通过延伸服务热线远程指导小奕母亲完成造口袋更换与固定,又在下班后赶到小奕家中,向小奕母亲分享了正确护理造口、预防并发症的要点。经过这次“家访”,小奕造口周边皮肤的状态得到了改善,造口袋更换频率也逐渐恢复到3到4天一次,接近正常水平。
对这次专业而温暖的上门服务,小奕的家人欣喜又感激,但陈小妹说,这只是一件理所应当的“小事”:“能够解决患者与家属的实际问题,大家也会用信赖回报我们,我感到很暖心。”记者了解到,2019年,南平市人民医院二病区护理团队建立了微信答疑群,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到群中,资深护理人员及时答疑解惑,在并发症预防、饮食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对于独居老人等行动不便、难以到院的患者,护理团队又将便民服务延伸到家,为有需求的患者上门提供造口护理、造口袋更换等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度,近年来,南平市人民医院专科护理团队在推进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建设方面不遗余力。2024年,护理团队将陈小妹送至福建省肿瘤医院进修,参与福建省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班(第一期)。陈小妹回忆,在两个月的进修过程中,她学习到了处理造口并发症的新技巧,在新型产品使用、用药理念等方面与各地护士进行了交流。“回到医院后,我们团队经常交流护理心得,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简、便、效、廉’的护理服务。”陈小妹说。
根据治疗需求,有些患者的肠造口是临时性的,3到6个月即可还纳;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因为佩戴造口袋时可能会有异味漏出,很多患者在术后容易陷入自卑、抑郁心理,不敢外出、拒绝社交。对此,我们会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人生。”陈小妹说,南平市人民医院专科护理团队不断提升科普宣教力度,让社会上更多人正确认识肠造口与其作用,从而减少对肠造口患者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