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学生们学习嫁接的金桔树,嫁接成功了,到时候会结果……”日前,记者来到光泽县止马中心小学,看到“植春园”里,学生们种下的辣椒、空心菜、黄瓜、四季豆等蔬菜瓜果以及花卉长势喜人。止马中心小学校长寇裕清一边向记者展示学生们的实践成果,一边介绍说,“植春园”正是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项目之一。
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止马中心小学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社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目前,我们开设了茶艺类、体育类、艺术类、手工类、劳动实践类等10个社团,有茶艺、陶艺、电子琴、劳动实践、朱子文化、合唱、足球等兴趣班。”寇裕清介绍,社团活动根据学期初学生兴趣特长分班后,辅导教师需在学期初拟定教学计划,从实践到理论,循序渐进地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并做好活动记录及成果展示,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止马中心小学积极开展的课后特色服务活动是光泽县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缩影。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明办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近年来,光泽县坚持公益性、普及性、特色性、基础性和共享性等五大建设原则,充分结合各校地域特点,开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课程。
司前中心小学将非遗剪纸技艺的传承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从2003年开始,学校通过专访民间艺人和收集整理等方式,由学校教师、剪纸技艺县级传承人罗福日与民间剪纸艺人共同编辑剪纸课程,至今已汇编了6册教材。”司前中小学校长管小燕介绍,学校编制的剪纸教材遵循从简到难、由易入繁的原则,层层递进,可供全乡师生参考使用。2017年7月,该校荣获“全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培育示范校”称号,同年9月,校本课程《剪纸》入围“福建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当前,全县各乡村学校将乡村少年宫活动与课后延时活动结合,将活动内容融入学生课后延时活动中,拓展了延时活动的内容,实现了活动人员、活动项目的全员覆盖。全县平均每年组织活动20余场,累计覆盖学生800余人次。”光泽县教育局局长郑勇表示,乡村少年宫的建设运行,特别是与课后延时活动结合后,农村学校实现了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下一步,光泽各校将依据学生兴趣与反馈,整合资源,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打造特色课程,并建立活动评价机制,保障活动有序开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