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李冰 文/摄)6月24日,在武夷山市万兆小区的白色车棚下,居民赵先生熟练地拿出手机,插线、扫码、充电,动作一气呵成。
“以前要么从楼上拉电线,要么把电瓶搬回家充,既麻烦又不安全。特别是下雨天,电线淋湿了,想想都后怕。”赵先生说,如今,借助智能化充电桩,大家不仅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附近充电站点、空闲充电桩、充电进度,还能随时远程结束充电,省心又安心。
在武夷山城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8万多辆。为破解“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问题,武夷山市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分批次推进设施覆盖。
“去年下半年,首批260个充电桩就投用了,今年计划新增1000个。”武夷山市城管执法局物业中心副主任曹林宝介绍,“我们在选址时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消防要求,比如安装消防设备、离建筑4米以上距离等,确保充电桩布局科学合理安全。”截至6月,已在万兆广场、武夷华庭、顺鑫广场、江山名筑等7个小区完成450个充电桩安装,剩余550个充电桩正开展选址调研,待业委会表决通过后实施。
“之前小区也装过投币式充电桩,但无找零功能、故障响应滞后等问题让居民抱怨不断。”武夷华庭小区是建于2007年的老小区,物业经理刘宝生对电动车充电的变化感触很多,这次新建的智能充电棚能定时充电、自动断电,不仅好用,更让居民们满意的是每度电费仅0.533元的收费标准。
“你看这安装充电桩的三个新棚子,满足4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大家不用再抢位置了。”刘宝生笑着说,邻里间因充电产生的摩擦少了,互相礼让、排队等候成了新习惯,“这文明新风也能‘充’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