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从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入闽开辟新战场,到九峰山巍巍丰碑冲霄汉,闽江沿岸,点点波澜,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泥泞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带领广大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穿越岁月长河,仰望浩瀚银河,在延平这片红土地上,发生过无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也谱写出一曲曲雄奇悲壮的华章。
1933年7月,彭德怀司令员、滕代远政治委员率领东方军,肩负着中革军委提出的“筹款百万、赤化千里”“创造百万铁的军队”“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的东征任务,入闽作战。
围城打援
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东方军,从中央苏区江西石城出发入闽作战,接连攻克了三明市宁化县泉上镇、龙岩市连城县朋口镇等地,继续挥师北上,从沙县进入南平(今延平)。1933年8月25日、26日先后占领王台镇、峡阳镇、顺昌县洋口镇。东方军主力进驻王台,大有攻打南平城之势,引起国民党十九路军的极大恐慌。
与红军对垒的十九路军是一支“抗日铁军”。1932年1月28日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率领下,在上海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打得日寇三易其帅,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可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破坏,1932年5月初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5月下旬,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明令调往福建“剿共”。
1933年8月27日,东方军占领峡阳、洋口后,司令部认为,顺昌、将乐、南平三座城池地险墙坚,强攻难于取胜,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方针,加紧佯攻南平,引诱水口、沙县的十九路军增援而歼灭之,将顺昌、南平隔断,并围攻两城。
夏道战斗
1933年8月30日,东方军司令部于洋口下达了“迎击敌援兵,夺取南平调动闽敌,求得运动战之目的”的命令,命令东方军主力部队翻越茫荡山取道三千八百坎,袭取南平城。8月31日,东方军从东西两面开始围困南平城。因南平城三面环水,一面紧靠高山,城墙高厚,且守城之敌有2个团,东方军首长从实际出发,决定不予强攻,实行“围城打援”战术,求歼援敌于运动中,遂以红五师第十五团佯攻南平城,吸引敌人增援,主力则集中南平东南地区待机打敌援军。东方军司令部也于当日进驻南平城北面的茂地,后又移至三千八百坎。红四师驻三千八百坎的半坎,城区对面的玉屏山、水南以及郊区的大横、西芹等都派驻了红军部队。当日,蔡廷锴接到敌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的急电求援后,亲自率领补充师(谭启秀部)由福州沿闽江而上,水陆并进,经水口、尤溪口增援南平。
1933年9月3日,诱出援敌后,东方军的第四师及第五师十三团沿闽江北岸直奔水口方向截击敌补充师。红五师第十三团为前锋,红四师第十团在其后跟进,彭德怀随军指挥。红五师第十三团刚到夏道镇北岸,尖兵连在河滩上俘敌前卫排,审俘得知夏道码头已到敌补充师1个团,有数艘汽船拖着十几只大木船停在码头,有的部队已上岸做饭,有的仍在船上。彭德怀即令红五师第十三团迅速对敌发起攻击;命令红五师第十团从夏道码头上游渡江,配合红五师第十三团歼敌。敌人在两个团红军的夹击下乱成一团,约有1个营的人被歼,余部向水口方向逃去。彭德怀赶到吉溪指挥红四师向葫芦山攻击前进,追歼逃敌至离福州仅30千米的水口镇,福州敌军为之震惊。
此次战斗,红军缴获重机枪3挺,步枪百余支,汽车2辆,汽船8艘,内有子弹4船,其他军用物品4船,以及食盐3.5万公斤。此战被称为“夏道战役”,是实行“围城打援”战术的初步战果,战后称之为“纪念‘九·三’暴动的献礼”。
芹山大捷
开国上将李天佑19岁担任红军团长,指挥打赢“芹山战斗”,被授予红星奖章。李天佑的一生百战沙场,军旅生活中有两场战斗最为特殊,一场是众所周知的抗日战争期间的平型关大捷,还有一场是红军时期的“芹山战斗”。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为了发展革命形势,1933年7月1日,中央军委命令以第三军团和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入闽东征。“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东方军所向披靡,顺利进入南平地界。
出发前,红三军团在江西省乐安县大湖坪进行了一次整编,红七军被并入红三军团,原红七军五十八团团长李天佑成为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的首任团长。
在彭德怀的英明指挥下,东方军首战告捷攻取连城,接着又直指顺昌、南平、将乐。1933年8月中旬,东方军兵临南平城下。
南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南平守敌却不敢独守坚城,自东方军围城之后,开始疯狂向周边各县守军发电报求援,我军无线电话务员在截取到敌人情报之后立即上报军团总部。红三军团党委在分析南平地形和敌我情况之后,决定采用“围点打援”战术,诱歼从沙县前来救援南平的敌军。
1933年8月下旬,根据军团总部的命令,五师前卫十三团在团长李天佑率领下,渡过沙溪河赶到西芹,准备打掉从沙县出发救援南平的十九路军六十一师三六六团。
十九路军是国军老部队,装备精良,曾在上海和日军浴血奋战,在全国都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军,压根没把红军放在眼里。红军战士们觉得十九路军很不好打。十九路军全员头戴钢盔,而红军战士们此前甚至很少见过钢盔,私下里还称十九路军是铁帽子军。
然而,打仗终归还是要靠人。五师十三团是由广西红七军改编而来,而广西战士的骁勇善战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十三团有很多英勇强悍、血战余生的广西老战士。
可以说,三六六团代表当时国军最精锐的部队,五师十三团也是红三军团的主力骨干团。双方到底孰强孰弱,打一仗就知道。
在和政委毛贲虎仔细商量后,根据敌我距离、行军速度以及几次和十九路军的作战经验分析,李天佑断定第二天天亮后,会在距离延平区西芹镇30里左右的芹山主峰附近和对手相遇。李天佑决定,就在那里,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经过简单动员后,李天佑带领全团战士连夜出发,目标正是芹山主峰。
夜色很黑,山也很陡。队伍后面的战士,望着前面同志手臂上缠着的白毛巾,一步步跟上。更糟糕的是突然天降暴雨,然而,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战士们没有喊苦没有喊累,咬着牙往上爬。凌晨8点,部队终于到达芹山主峰的半山腰,前头侦察排战士最先和敌军的尖兵接触。
不愧是十九路军的精锐,行动速度不慢。关键时刻,李天佑迅速下令,一营不惜代价抢占主峰,二营从一营侧翼迂回善后,准备从敌人侧背发动进攻,在山下作为预备军的三营火速上山,准备全团压上速战速决。
一营先头连不负众望,率先抢上主峰,此时,敌军距离主峰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了。一营战士们在主峰死死顶住敌军,为二营和三营争取时间。
突然,先头连有顶不住往后退的趋势,李天佑见情况不对,大吼一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上!”红军居高临下,反复冲杀,与敌军进行白刃格斗。一营营长赵壁腹部被子弹击中,肠子流出来,忍着剧痛,咬紧牙关,将肠子塞进肚里,继续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李天佑带队顶住敌军攻势后没多久,二营就在敌军侧背发起攻击,三营也全营压上了,对敌军形成夹攻态势,敌军一时阵脚大乱。在和敌军接触后,李天佑果断下令与敌军开展肉搏战,十九路军拼刺刀完全不是我军对手,很快就被我军打垮。
敌方节节败退死命逃窜,我方步步紧逼猛打猛追,一直到三六六团被全歼。芹山一役,李天佑创造了红军1个团在运动中歼敌1个主力团的辉煌战例。
奖励大会后,彭德怀高兴地拉着只有19岁的李天佑说:“小鬼,年龄不大,指挥打仗还真有本领哩!”李天佑被授予红星奖章,十三团获“英雄模范团”光荣称号。1934年1月,李天佑被任命为红五师师长,年仅20岁,时为中央苏区最年轻的主力师师长。
王台谈判
1933年9月23日,彭德怀司令员、滕代远政委、袁国平主任在王台八角楼与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举行“王台谈判”。
十九路军奉蒋介石命令入闽“剿共”,却被东方军打得狼狈不堪。蒋光鼐、蔡廷锴十分无奈,委派陈公培代表十九路军,直接到闽北前线与红军磋商停战事宜。在王台谈判桌上,双方就停战、反蒋态度上基本达成一致,并商定进一步展开接触,停止内战。谈判后,彭德怀盛情款待了陈公培,“大脸盆猪肉和鸡子,都是打土豪缴来的……”
陈公培返回福州汇报会谈结果。1933年10月上旬,蔡廷锴、蒋光鼐根据“王台谈判”达成的共识,采纳彭德怀的建议,选派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作为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在陈公培的陪同下,赴瑞金与中共中央继续商谈合作事宜。经过一番谈判,潘汉年和徐名鸿于10月26日在瑞金草签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王台谈判促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反蒋抗日道路。1933年11月22日,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
踊跃参军
1933年8月,王台、峡阳等地相继建立一批村游击队、独立团、抗日义勇军等地方革命武装组织。第一批建立村游击队的有王台、姜口、井窠、罗丹、新坎、埂尾、溪口、蕉坑等村;在王台的溪后、埠墩、后洋源、九坍、埂头、山尾、元圩、吴坍、洋坑等村,也先后建立游击队。
当年,东方军在王台上溪口建立南平县苏维埃人民政府,下设苏维埃政府军事部,负责王台、峡阳等地的征兵工作。王台乡有174人,峡阳、洋口等地有500多人参加红军;连同将乐、泰宁等地参加红军的在内,共有2000多人,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闽中独立团,黄珍任独立团长。9月25日,峡阳、王台等地组织100多人参加抗日义勇军,前往江西瑞金集中。
延平峡阳籍老红军黄土金随红军参加长征,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1956年晋升山东聊城军分区副司令员,1969年病逝。王台镇井窠村人蒋光东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闯娄山关、攻克遵义城、抢渡大渡河等战斗,1983年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1999年辞世。
至今,王台村老人还能唱当年的红军歌曲:“打土豪,要分田,当兵就要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来分田,官长士兵一致性,没有别人敢压迫。”
(图文由延平区委史志室提供,选自《闽江之珠·门户城市——延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