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第5版:

烟火气里长大的 “万婆婆”

李静(右)在制作擂茶

光泽泡粉

每天一大早,在光泽县城区,“万婆婆”小吃店就已热气蒸腾。“泡粉来一碗,还要一杯擂茶。”“酸菜多加一点!”老板和顾客一来一回的应答中,独具光泽特色的烟火味弥漫开来。

近几年来,开设在光泽城区的3家“万婆婆”店铺已被光泽人熟知,无论何时走进店内,都能品尝到各类遵循光泽传统制作技艺的小吃。

这位“万婆婆”是何许人也?今天,让我们去看看一位创业女性的故事。

“婆婆妈妈”成招牌

经营“万婆婆”小吃店的并不是一位老婆婆,而是一位“80后”——李静。李静出生于光泽县西关茶市街,是地道的光泽本地人。小时候她经常跟随奶奶和妈妈在茶市街炸油饼、卖油饼,可以说她是在烟火气中长大的。她对小吃制作很感兴趣,从小便会炸油饼。2001年至2019年,她先后在厦门、光泽等地从事酒店服务、酒水销售、保险业务等工作,但收入都不高。

2018年国庆节,李静一位在厦门工作的好友回到光泽,好友问她光泽有什么好吃的特色小吃,李静就将好友带到城区一家小吃店吃泡粉。两碗泡粉端上来,两人高兴地吃了起来,好友说:“李静,光泽有这么好吃的泡粉,我从来都没有听你说过,我还要再吃一碗。”李静对好友说:“其实,泡粉在光泽县城是一道很普通的小吃,是按照光泽人喜欢的口味做出来的,吃时再配些自己喜欢的小菜,味道会更好些。”送走好友,李静突发奇想:“外地人来光泽都喜欢吃光泽酸汤(泡粉),我何不也来开一家小吃店?”

回到家,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万斌,丈夫十分支持。于是,夫妻俩在东方路选中一门面作为小吃店。取店名时,丈夫说:“你平时做事婆婆妈妈的,就叫万婆婆吧!”“婆婆”这个称呼,在光泽本地语中,既是对丈夫母亲的称呼,还有一层意思是“婆婆、妈妈”,就是做事喜欢较真的意思。李静一听,觉得“万婆婆”这店名很好,有创意。

李静的公公姓万,万家是光泽西关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曾出过一些名人,李静丈夫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师,全家受光泽传统文化影响,饮食讲究“传统”。李静夫妇俩商量着,开小吃店,一定要继承光泽传统,讲究特色。

“斤斤计较”出美食

小吃店要“留客”,味道是关键。

“万婆婆”小吃店主打泡粉(面)、拌粉(面)、水饺、扁肉、煎包、煎饺、油饼等特色小吃。喜欢“较真”的李静,在原材料、配料、口味、环境卫生等方面也是“斤斤计较”。比如在“招牌产品”泡粉的原料选择上,她选用光泽本地专门加工米粉、面条的工厂。泡粉所有配料的加工炒制,都是由李静丈夫万斌来完成的。万斌做事认真,十分注重饮食卫生和口味调制。如店里需要榨菜,他便将榨菜去皮切成丝,用清水浸泡一个小时后,再用清水反复清洗3次,下锅用油、辣椒末、大蒜末、料酒、味精反复翻炒,这样用心烹制的小菜往往能得到顾客的多多赞许。

许多光泽人爱喝擂茶,李静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传播擂茶文化,李静将擂茶制作成饮品,放到店里冷藏售卖,很受顾客欢迎。她制作擂茶时用的是万家传承至今的传统擂钵工具,原料选用光泽当地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大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叶等中草药。她还根据食品安全要求,专门设计饮料瓶,标注生产日期,确保饮用安全。2023年,光泽擂茶制作技艺列入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4年,南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李静作为光泽擂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名单。

身处外卖时代,李静深知,要扩大“万婆婆”的影响力,不能只经营实体店。李静将“万婆婆”入驻外卖平台,每天外卖平台销量占比20%。为满足赴外光泽人吃到“家乡味”的心愿,李静独创真空包装的“光泽泡粉”及特制“调料包”,经冷链运输,从购买到收货,两三天时间便可在外地吃上独特的光泽风味。

满满能量挑“担子”

李静深知女性就业的不易,“万婆婆”创办伊始,她便有意雇佣光泽当地女性。如今,光泽城区3家“万婆婆”店铺已吸收了当地25名女性就业。

一名光泽农村妇女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却还要养育3个尚在读书的子女,当她来到“万婆婆”应聘时,李静当即留用,除了正常发工资之外,年终时李静还给她几千元的补助,让她感动不已。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李静,也挑起了传播非遗技艺的担子。她经常受邀到当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上课,给学生讲授非遗技艺。李静还积极参加在光泽县及外地举办的美食文化推介活动。在美食节现场,李静除展示小吃制作技艺外,还现场演示光泽擂茶制作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光泽非遗技艺。

此外,李静还是光泽县蓝天救援队资深队员,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参加“蓝天”组织的各种救援活动。

李静的小吃事业刚刚起步,她常说:“做食品如同做人,要讲良心,要把食品安全当作生命线,确保店里小吃安全、新鲜的前提下,再做出特色,做出文化。”谈到今后发展方向时,李静说:“下一步计划将光泽油饼、光泽粽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光泽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光泽美食,留住乡愁记忆。”

作者:□张玉仁 文/摄
2025-07-02 □张玉仁 文/摄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5098.html 1 烟火气里长大的 “万婆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