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成长导师:
吴雅雯,南平实验小学教师,南平实验小学武夷校区教研室主任,南平市骨干教师,南平市“十四五”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经典诵读、书法、演讲、征文比赛等多次获奖。
亲爱的“心”朋友:
您好!
我是一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怀着满心的纠结与困惑给您写下这封信。孩子上周从幼儿园毕业了,在我的预期中,本来这是个无负担的美好暑假。但当我计划着开始一趟暑期旅行时,却发现身边掀起了一股“幼小衔接”的热潮,身边不少“幼升小”的家长,为孩子报名了拼音、识字、数学计算、阅读等小学必备的知识类课程。
刚开始看到身边家长为孩子排满的暑期课表,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因为我也曾提前教孩子学习拼音字母,孩子学得很快。可当我再次讲解时,他就变得不耐烦,小动作不断,还对我说:“这些我都会了”。这让我十分担忧,要是孩子提前学完小学知识,到了正式课堂上,很可能丧失学习兴趣和专注力,进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交流中,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她们认为没有必要“超前”教育。她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了不少知识。进入小学课堂后,觉得老师教的知识简单无趣,总是不愿意认真听讲,还老爱打岔影响周围同学,结果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这也更坚定了我不想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想法。所以,我没给孩子报班,打算利用暑假,通过阅读绘本、做手工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学习。
可这两天总有家长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学习能力弱,提前学习能助力他们在小学更好地适应新知识,避免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自信心受挫。还有家长分享经验,孩子如果能提前学完拼音,入学后听写常拿满分,有助于学习自信心的提升。这些说法又让我原本坚定的心开始动摇了。我不禁开始怀疑,要是孩子没提前学,在小学起步阶段就落后,产生挫败感,甚至失去学习信心,那该怎么办?如果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参与课堂活动。如此,岂不是因为我的错误决定而耽误了孩子。
现在的我陷入两难困境。我深知,教育不能盲目跟风,但面对身边家长们的做法和各种观点,内心的焦虑还是不断蔓延。如今已是7月,各类辅导班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我迫切地想知道,该如何在顺应孩子成长节奏的同时,做到既能守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节奏。真心希望您能为我拨开迷雾,给予专业的建议。期待您的回复!
家长:嘉雯(化名)
嘉雯: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如此用心,也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向我倾诉您的困惑。关于是否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我知道这确实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为您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您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方式。
关于是否参与“幼小衔接”,我们首先要明确,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成长节奏和学习能力。在考虑是否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其他家长的选择而盲目跟风,而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提前学对于部分孩子来说,确实可能会在小学初期的学习中显得更加轻松。但我们不能仅仅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
您提到,孩子在面对学过的知识时表现出的不耐烦,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过度地学习小学知识,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认为学习是一件循环往复、枯燥无味的事情,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会逐渐加深和拓展,仅仅依靠提前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才是学习的核心能力。从孩子的心理状态来看,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孩子更多是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他们需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索世界。而小学的学习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过度地学习小学知识,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从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那么,“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绘本,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可以通过玩数学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生活中可以从一些简单的习惯开始培养。例如,每天固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绘本,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玩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条理性;吃完饭收拾碗筷、丢垃圾,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责任感。家长们还要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学会合作、分享和沟通。当孩子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时,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更加顺利。进入小学后,孩子会面临学习压力。因此,家长们还需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当孩子犯错误时,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在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的关键时期,家长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幼小衔接”。提前学习知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样重要。我们不能仅仅看重孩子在小学初期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而忽视了孩子长远发展。希望我的回信能够帮助您解开困惑,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方式。相信在您的用心引导下,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顺利适应,快乐成长。
您的“心”朋友:吴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