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在人神边界倏忽穿越,那惊奇与生动,足以震颤每一颗在场的心。它不只是一场传统的艺术展演,更像一道凿开时光的秘窗,引着人们奔赴一场与古文化的深邃对话。
竹贤傩舞从江西引入,从明代起一直活跃在松溪县渭田镇的竹贤村、东边村、角岐村一带,当地村民叫它为“跳先锋”。竹贤傩舞一般从每年正月初七开始,至初九结束,整个过程包括起傩、驱傩、解傩几个部分。仪式的重点是“驱傩”,傩人戴着狰狞的面具,拿着武器,将村中佛像抬出,巡村游巷,按照民间“法事”流程,将蛇妖驱赶出村,以求驱邪消灾、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兴旺。
“我们以驱赶‘蛇妖’为主线,其间还融入关公的忠义、法师的睿智。”傩舞(松溪竹贤)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吉生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面具与服饰,眼中满是对传承的热忱,“你看,这是能听八方的顺风耳,那是可瞩千里的千里眼,还有那白蛇的灵动……”
当尘封的傩人面具被轻轻托起,雄浑的鼓点便如远古的呼唤骤然响起。傩舞上演时,奇特的面具色彩斑斓,仿佛凝固了时光的密码;古朴的服饰上,神秘纹样在光影中流转。伴着鼓乐的激昂节奏,傩人舒展身姿,动作刚劲,步伐沉稳,时而腾跃,时而回旋,时而屈伸,一招一式间,皆是古老传说的无声演绎,这便是为何傩舞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美誉的原因。
“太特别了,从未见过这样的舞蹈。”一位初见傩舞的观众眼中满是惊叹,“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褶皱,太神奇了。”“它和所有见过的舞蹈都不同。”另一位观众意犹未尽,“真想加入其中,一起感受那份古老而又神秘的力量。”
据了解,傩舞(松溪竹贤)于202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共有成员50余名。老中青三代传承人薪火相传,在时代更迭中求索,让这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既要守护傩舞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赤诚祈愿,也要为其注入编排与舞台艺术的新活力。”松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严丹敏说,让傩舞从乡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被更多人看见、读懂。
有些民俗,越神奇越让人向往。松溪竹贤傩舞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记忆,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还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生动范例,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与传承。
唢呐声起,鼓点骤响,铜锣破空——且听,那是傩舞在松溪大地上,跳动了千年的心跳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