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第7版:

全域联动 全龄覆盖 全程育人

超32万人次学子在我市体验“行走的大思政课”研学新范式

武夷山下,学子们诵读《朱子家训》。(张莎 刘建兰 摄)

科技馆里,学子们戴着AR眼镜进行沉浸式体验。 (张莎 刘建兰 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实践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天地之间”,让学生在行走中接触、体验各类知识、文化。近年来,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南平市深耕自然、文化资源禀赋,于2023年启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以来,深入实施研学旅游“七个一”工程,科学、持续、有序推动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域内外学生超32万人次。

实施“七个一”工程  推动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

“南平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红色文化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南平有着丰富的研学教育经验,从基地运营服务到多元主题课程,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7月3-5日,2025年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交流大会在南平召开,全国19个省市、400多位来自教育、文旅、研学等各行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通过经验交流和实地调研,参会人员盛赞大武夷的人文与自然之美,对南平市打造闽北“行走的大思政课”研学实践教育新范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何让大武夷的山水不再是风景,而成为滋养心灵的课堂?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学工作,成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教育、文旅、旅游等多部门参与的研学工作专班。2024年出台《关于推进大武夷研学旅游工作的意见》,推进“七个一”工程,建立一套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将研学实践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大武夷研学实践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研学实践指导中心,组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指导组。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把大武夷的山水、文化转化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教育资源,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南平市教育局局长杨銮表示,“我们通过打造全域联动、全龄覆盖、全程育人的研学实践教育新生态,到目前为止已建成8个中心基地,日承载量达到5400人,开发了10门金牌课程,10条精品线路,吸引域内外学生超32万人次,进一步促进学生爱国爱家意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迎宾客引人流工作贡献教育力量。”

定制“差异化”课程  打造非一般的研学课堂

随着全国各地研学实践活动热度持续攀升,南平市如何立足自身资源,打造出具有更高的研学质量、独特教育价值、能够火爆“出圈”的沉浸式体验产品?

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南平市教育局及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分别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和各自区域特色,串珠成链,打造差异化的研学课程体系,共同形成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去研学、朱子文化、国家公园人文探秘、国家公园自然探秘等金牌系列课程、精品研学路线。其中,包含“朱子故里五夫古镇——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寒泉精舍——建盏文创园——考亭书院”等地点在内的“朱子文化 书院薪火”路线是域外学生来南平研学的首选线路之一。

十多天前,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高一师生600余人再次走进南平,开启为期5天4夜的深度研学之旅。他们的第一站来到了朱子故里五夫古镇,学生们在朱文公庙行敬师礼,深化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神圣而庄重的朱子敬师礼,不仅是尊师重道的践行,更是文化的传承。孩子们在仪式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让尊师重道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与首次研学相比,长乐二中此行在延续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体验朱子文化、品味茶文化等经典项目的基础上,特别新增了建盏制作技艺的深度体验。在建盏文创园,学生林瑜辰在亲手尝试手工拉坯后感叹:“这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珍贵的非遗文化,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宋朝的艺术高度和工匠精神。”

对于再次选择来南平研学,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副校长陈勇表示:“我们组织研学,旨在拓展学生视野,让知识在实践中‘活’起来。南平研学的线路和课程能够结合地域文化、学科知识及学生需求进行设计,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研学体验,是一堂可贵的‘行走的大思政课’。”

创新“1+N”模式  拓展省内外研学交流

日益升温的市场需求,对研学实践的规范经营、内容提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年多来,南平市探索形成全国首个“1+N”研学模式,“1”代表一个基地,“N”代表多元化的研学项目。

在“1+N”模式下,我市建设了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建成可日承接400人以上集中吃住的中心标准化基地8个,其中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市首个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目前,南平市综合实践学校已经与闽越王城博物馆、南平航天科技馆、朱子故里五夫镇等合作开展多样化主题研学项目。该校校长卓盛彬介绍,“1+N”模式打破了传统研学活动的地域限制和内容单一性,让学生在基地的基础上,能够接触到更广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知识的多元融合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为研学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核心,我市还建立起一套研学旅行合作交流机制,联动全市7家市域内基地,开展各县(市、区)的互动研学交流活动;建立省内市域间的研学联盟,开展省内跨市研学交流;签订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研学实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四省研学实践交流。自2024年7月,南平、福州两地教育局签署山海协作合作协议以来,先后有10批福州学子来南研学,目前已累计超2.32万人次。

下一步,南平市教育局将以此次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交流大会为契机,建立全国研学合作交流“朋友圈”,通过打造全域联动、全龄覆盖、全程育人的研学实践教育新生态,吸引更多的学子到南平领略大武夷的人文与自然之美,为南平的迎宾客引人流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莎 严岚
2025-07-23 □本报记者 张莎 严岚 超32万人次学子在我市体验“行走的大思政课”研学新范式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007.html 1 全域联动 全龄覆盖 全程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