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市民朋友:
您好!
“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目睹了形形色色的诈骗案例,现向您揭示常见诈骗手法,助您远离风险。诈骗常以高额利益为诱饵,通过索要验证码、诱导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APP或要求向陌生人转账等方式实施犯罪,请务必提高警惕。
一、冒充企业负责人诈骗
易受骗群体:企业财务人员
作案手法:盗用企业负责人微信头像及姓名,或冒充客户、公检法人员添加受害人好友。
制造紧迫感:以“时间紧迫”“机会难得”等话术施压,谎称因会议无法接听电话,要求紧急转账。
实施诈骗:以支付合同保证金、货款等为由,诱导财务人员未经核实直接转账。
典型案例:某公司财务宋女士收到“负责人”消息,称需紧急支付合作保证金,并多次催促以干扰判断。宋女士未核实便转账,导致企业资金损失。
防范建议: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大额转账必须多重确认。
遇“事后补批”等异常要求,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
如遇诈骗,立即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二、虚假网络投资诈骗
易受骗群体:老年人、退休人员
作案手法:筛选目标:冒充普查人员电话询问家庭情况,锁定独居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虚假宣传:谎称有“高收益理财项目”或“国家试点工程”,以“保密”为由阻止受害人告知家人。
诱导转账:小额返利后,诱骗大额资金投入,甚至要求线下现金交易。
典型案例:退休的王先生被假冒金融机构员工诱导投资“国家重点工程”,所幸银行工作人员察觉异常并报警,避免了20万元损失。
防范建议: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拒绝“保本高收益”承诺。
投资前与家人商议,勿轻信陌生电话或网络宣传。
转账前核实对方身份,警惕非正规渠道交易。
三、警惕“帮信罪”:莫因小利成帮凶
定义: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洗钱等犯罪,仍提供银行卡、手机卡或支付结算帮助。
受骗人群:青年群体
典型案例:年轻人小张因出借银行卡给“朋友”获利,最终该卡被用于诈骗资金转移,小张亦被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该行为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请务必抵制高额报酬诱惑,不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身份证或支付账户,警惕“高薪兼职”“跑分洗钱”等陷阱。
守好钱袋子,口诀要牢记
1.牢记六个“一律”:陌生人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断!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除!微信和QQ发来的陌生人链接,一律不点!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2.警惕八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先交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求先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3. “三不一多”防侵害:不明来电不轻信、不明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若遇类似情况,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咨询。
2. 前往就近银行网点或派出所求助。
守护财产安全需你我同行!感谢您对反诈工作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平安顺遂!
此致
敬礼!
福建海峡银行南平分行
2025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