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
近年来,浦城法院深入贯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通过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化解企业“燃眉之急”;巧用“预重整与合并重整”机制助力企业重获新生;实施精准司法服务为企业“防未病、治未然”这“三剂良方”,以司法“硬实力”打造企业发展“好环境”。
“调解”:多元解纷,打通企业堵点
浦城县中小企业多,经济纠纷类的案件也多。为此,浦城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工商联成立“涉企多元解纷中心”,创新“法院+检察院+工商联”的调解机制,架起诉讼与“非诉”案件衔接的桥梁,不仅提高了案件处置效率,而且进一步深化诉源治理的司法需求。在此基础上,浦城法院将触角延伸至“毛细血管”——邀请当地商会的企业家与司法骨干等组建调解队伍,打造“法律专家+商会调解员”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自2024年6月中心成立以来,“涉企多元解纷中心”成功调解涉企纠纷60余件,惠及当事人240余名。
2024年,浦城法院受理同一企业的9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经后续排查发现还存有160余名相同纠纷的工人也正欲起诉。该案的承办法官依托“涉企多元解纷中心”联络涉案企业商会调解员,反复聚焦欠薪额度、清偿时间等核心争议协商,拟定调解方案。调解员深入企业沟通,最终促成企业全力配合提取农民工专户资金的方式进行清偿,剩余款项由包工头承担。该方案成为解决纠纷的“范本”,其余未起诉农民工均同意参照执行。目前103万余元专户资金已按比例发放,包工头正陆续还款。
“调解过程中,我们为打通涉企纠纷堵点,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将移动微法院等线上诉讼服务融入其中,实现涉企纠纷‘网上立、线上调、即时确’的效果,做到司法服务不打烊。”浦城法院民事审判庭负责人江娜表示道。
“重整”:破茧重生,着眼发展大局
2024年8月12日,浦城法院的一纸裁定为当地的一起“预重整”案件画上圆满句号。浦城某材料公司及其子公司成功重整,投资资金到位,该企业在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多起诉讼后重获新生。
两家公司、57起诉讼、200余债权人、1.6亿余元债权。面对如此复杂局面,承办法官犯了难,如正常开展拍卖程序,不仅公司现有的设备大幅度贬值,而且债权人的权益也无法保障。庆幸的是,法官在多次走访企业发现,该企业有完整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为此,浦城法院创新采用“合并预重整”策略,因法人“人格”高度混同,果断合并两家公司债权债务关系,统一企业财产处置。
在资产清算后,浦城法院进一步挖掘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将生产经营资质、品牌价值与固定资产捆绑转让,并协调异地法院叫停资产拍卖,然后多方寻找引入投资人。经多轮磋商,重整计划草案实现优先债权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超40%,获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同时,为确保后续的手续问题,浦城法院联合住建、国土等5部门成立专班,打通投资奖励、税费减免、无证建筑(17幢)整改及资质变更等政策瓶颈,最终投资人斥资9500万元接盘,企业重焕生机。
良案催生良治,该案也促进浦城县政府出台《关于企业并购重组及盘活“僵尸企业”的扶持办法》,以政策固化府院协同成果,促进资源高效配置。2025年7月,该案成功入选南平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预防”:精准解难,高效服务企业
“劳动纠纷频发,企业该如何规范用工?”“员工自愿放弃社保承诺有效吗?”在辖区内行业协会的会议室里,浦城法院民庭的法官与企业代表围坐一圈,围绕着高频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解答。 这种针对企业的“精确问诊”,浦城法院经常组织法官深入企业答疑解惑,为企业员工送上“法治大礼包”。
2024年12月,市人大代表、某企业家代表表示多家企业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遭受电信诈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面对电信诈骗多发的情况,浦城法院安排法院干警做好法治课堂讲解的准备,收集常见的涉企典型网络诈骗类型,围绕典型网络诈骗的本质、诈骗套路及应对办法,前往各企业开展普法教育课,学习掌握防诈知识。同时,联合工商联免费将《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手册》《民法典以案释法案例集》等书籍派发给企业、商会。法官主动把脉,以案释法、以法说理,从根源上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点。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助企服务全天候、零距离,浦城法院积极引导辖区内企业加入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企直通车”,通过“法企通”平台了解案件流程,向法官表达诉讼观点……据悉,截至2025年6月,浦城县已有303家企业注册登记“法·企直通车”,回答疑问50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