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第6版:

孙悟空破“五行山”,韦小宝闯“江湖”,武夷山以山水为幕,化身“天然摄影棚”——

碧水丹山 光影筑梦

游客在天游峰游览(张筱惜 摄 资料图片)

九曲溪竹筏(林李冰 摄)

天心永乐禅寺(彭善安 摄)

碧水丹山,奇峰竞秀。武夷山,这片被大自然精雕细琢、又浸润着岩骨茶香的“人间桃源”,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泼墨抒怀的灵感源泉。徐霞客曾用三天时间,踏遍武夷山山水,留下《游武彝山日记》。

如今,这幅鬼斧神工的自然画卷与深厚悠远的人文积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光影追梦人”。武夷山以其无可替代的“天生丽质”,从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华丽转身为备受影视剧青睐的“天然摄影棚”,尤其是古装武侠剧的“理想国”,在方寸荧屏间演绎着跨越时空的江湖传奇。

经典永恒

跟着悟空寻仙踪 武夷处处西游“戏”

在中国电视剧的璀璨星河中,1986年版《西游记》无疑是最耀眼的恒星之一。这部创下央视89.4%收视神话、重播逾三千次的经典之作,不仅塑造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更将一段段奇幻旅程,深深烙印在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之间。其至关重要的第五集《猴王保唐僧》的户外场景,大量取景于武夷山的奇峰碧水间。

葱郁的玉女峰脚,一片开阔草坪静卧。这里,曾是五行山下“陈老家”茅屋的所在。镜头里,齐天大圣挣脱五百年的桎梏,石破天惊;镜头外,碧草如茵,奇峰兀立,共同见证着取经之路的悲壮开端。神话与现实,在此刻完美交融,定格为荧屏上永恒的瞬间。

步入大红袍景区,那条被茶香浸润的“岩骨花香漫游道”,则上演了取经团队命运转折的关键一幕。蜿蜒石径旁,菩萨赐下一顶花帽,那是紧箍咒无形的约束。山风似乎还回荡着悟空的倔强与菩萨的箴言,岩壁茶丛,仿佛无声的记录者。

而贯穿武夷灵魂的九曲溪,则承载了更为丰富的西游篇章。潺潺流水之畔,淘气的悟空第一次戴上金箍,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在溪边翻滚挣扎,也标志着他忠诚护法修行路的真正起点。溪流转折处,小九曲化身为“鹰愁涧”——小白龙在此被菩萨点化,褪去龙身,化作白马,从此默默追随圣僧西行。不远处,四曲的卧龙潭则碧波翻涌,记录着小白龙破水而出的惊鸿一瞥。

武夷与西游的缘分并未止步于86版经典。多年后,张纪中版《西游记》再次将镜头对准这片山水。九曲溪被赋予了新的奇幻身份——神秘的“子母河”。玉女峰下,精心搭建的女儿国古渡口重现于世,唐僧师徒误饮河水而怀孕的离奇篇章,在熟悉的山水间再度演绎,续写着荧屏神话与自然奇观的旷世情缘。

如今,当旅游博主们带着对经典的敬意,逐帧对比、打卡同款取景地时,网友们的留言道出了穿越时空的真谛:“1400多年了,风景还是一样!”“骗我那么多年说往西取经了,原来往南取茶去了”……这轻松的调侃背后,是经典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更是武夷山水成为《西游记》的视觉基因。

金庸巨制

看大侠闯江湖 山水解锁名场面

武夷山的险峻幽深、气象万千,与金庸笔下快意恩仇、意境悠远的武侠世界堪称天作之合。这片丹霞地貌的天然舞台,成为多部金庸武侠巨制挥洒豪情的重要外景地。

2007年开播的《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小说,讲述明末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江湖故事和恩怨情仇。剧中决定武林格局的“泰山武林大会”磅礴场景,并非在泰山,而是在武夷山标志性的一线天峡谷中完成拍摄。这条由灵岩、伏羲洞、风洞组成的幽邃峡谷,最窄处仅容30厘米侧身而过,“天光一线”的鬼斧神工,为武林对决平添了神秘与压迫感。

紧随其后,张纪中第六部金庸剧《鹿鼎记》于2006年4月选定武夷山,并于7月在此正式开机。韦小宝的奇遇足迹遍布武夷山核心景观,天游峰的巍峨、玉女峰的秀美、武夷宫的古韵、九曲溪的灵动,共同构筑了剧中广阔的江湖画卷。尤其是青龙瀑布景区,三级飞瀑如白练垂空,总落差达120米,最大宽度超40米,其壮美气势为剧中的山河背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武夷山也是主要的取景地,剧中至关重要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王盘山大战”“血战少林寺”等重头武打戏都在这里拍摄。大红袍景区不仅是珍稀茶树“大红袍”母树的生长地,更有千年古刹天心永乐禅寺坐落其间,自然风光与人文传奇交织,完美契合了金庸武侠的宏大叙事背景。

2017年开播的《新侠客行》,金牌制作人张纪中与武夷山“再续前缘”,这也是他拍摄的第八部金庸剧,讲述了石中玉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揭开了侠客岛之谜,守护了各自爱情的故事。武夷山的秀美风景与剧中所要展现的浪漫武侠情怀不谋而合。在玉女峰下举行的外景发布会上,张纪中深情感慨:“武夷山最大的神奇之处就是,每一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份常看常新的魅力,正是武夷山成为武侠剧“桃花源”的永恒密码。

光影经济

“开机”天然大影棚 山水等您演“新戏”

荧屏上的精彩演绎,不仅传播了武夷山的绝世风光,更深刻推动了当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影促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近年来,这种“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在武夷山尤为显著。

纪录片《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深情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音乐旅行微纪录片《青山未满》三集连播,跟随歌唱家谭晶的脚步探寻武夷文化根脉;文化短剧《茶骨红颜》以底蕴深厚的茶瓷文化为底色,演绎传承的坚守;治愈系电影《风吹蝉鸣》则将镜头对准返乡青年,在武夷山水间寻找现代人渴望的“诗和远方”。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挖掘和展示武夷山的美景与文化,为游客提供了超越传统观光的新颖旅行视角和深度体验灵感。

为将“天然影棚”的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发展动能,武夷山在今年年初出台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27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对吸引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助推影视精品项目创作、鼓励影视企业引进优质影视资源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奖补政策。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系统性地培育影视文旅新业态,将“影视+文旅”的融合模式打造成为推动武夷山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徐霞客的步履丈量到今日影视镜头的深情聚焦,武夷山,这座承载着亿万年地质传奇与千年人文浸润的“双世遗”之地,始终以其最本真的山水画卷和流淌不息的岩韵茶香,滋养着跨越时空的文艺创作。当游客乘一叶竹筏漂流九曲,指尖划过千年摩崖石刻,眼中所见是玉女峰的亭亭玉立、大王峰的雄伟守护,耳畔回响着艄公讲述的古老传说——此刻,荧幕中曾上演的江湖风云、神话传奇,便与眼前的碧水丹山悄然重叠。武夷山,这座永不落幕的“天然影棚”,其由光影编织的传奇故事,正伴随着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浪潮,在山水之间续写着更加动人的篇章。

作者:□记者 林李冰 通讯员 柯丹宁
2025-08-11 □记者 林李冰 通讯员 柯丹宁 孙悟空破“五行山”,韦小宝闯“江湖”,武夷山以山水为幕,化身“天然摄影棚”——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836.html 1 碧水丹山 光影筑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