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的甜香弥漫大厅,银幕上的光影交替闪烁。这个暑期,电影院不仅是视听盛宴的提供者,更成为家庭休闲、朋友相聚,甚至团体活动的生活新空间。随着多部热门影片轮番上映,影院里正上演着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
多元影厅构筑观影新体验
电影院售票处旁,几步之外,是热烘烘的爆米花机。小女孩才走进大厅,就被甜香味吸引:“妈!爆米花!”大厅入口正对的LED显示屏正循环播放着热映的电影预告片,不少观众在屏前驻足拍照。暑期档的热度使得电影院更像是一处热闹的城市打卡点,观众在这里汇聚形成一股消费浪潮。
“我们现在一共有四个放映厅,其中最大的是杜比全景声大厅。”南剑州大剧院市场部门邓经理介绍道。杜比全景声厅配备纳米银幕,一共965个座位,其中一楼599个,是南剑州大剧院的“王牌”。“我们把这个厅用来放映最热门的片子,比如《南京照相馆》首映,就是在这个厅里。”邓经理说。除此之外,影院还有一间临境音VIP厅、一间激光小厅和一间多功能中厅,构成了影院的完整放映格局。
今年以来,该影院平均每周排片约130场,暑期档明显增加了上午场和下午大厅场次,以满足学生和家庭观众的需求。“每天早上9点开门,10点第一场电影开映,晚上最后一场基本在9点半。”邓经理解释。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截至8月24日19时30分,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已达110.02亿元。媒体普遍认为,今年暑期档呈现“题材百花齐放、观影热持续攀升”的态势,《南京照相馆》在口碑与票房上都带动了整体热度回升。截至发稿前,影片《南京照相馆》以27.48亿元位居票房榜首,刷新了历史片暑期档票房纪录。
虽然闽北不是一线城市,但本地影院同样感受到了观影热潮:单日票房持续攀升,观影相关的消费也在增长。比如,南剑州大剧院迎来暑期档观影高峰,主力影片正是《南京照相馆》。
各类题材吸引不同群体
影院放映厅内,观众的面孔被银幕的反光照亮。如果演员是银幕上的主角,观影的观众们则是暑期档影院当之无愧的“C位”。
暑期下午的场次,更多是亲子家庭的“主场”。大堂里坐等放映的妈妈们低声交谈着家常;孩子们则盯着电影片段目不转睛。尤其是《浪浪山小妖怪》这样的动画电影。“不光是孩子爱看,我们大人也觉得方便,而且看电影算比较便宜的消费了。”许佩兰的母亲说,这个假期已经来了两次,相比孩子放假在家吹空调,更喜欢孩子能出门走走。通常,他们看完电影会顺便去邻近的餐厅吃晚餐,已经形成了一套“看电影+餐饮娱乐”的固定套餐。
等到天色再暗下来些,亲子观影的身影就少了许多。影厅大堂里则换上一拨新面孔,年轻人成了晚间观影的“主力军”。下午6点后的大堂里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手里捧着饮料,聊着即将上映的片段。他们偏好大片,题材选择则宽泛不少,还处在暑假的初中生胡林俊与朋友一起观看了口碑佳作《南京照相馆》,他说:“就想和朋友出来看暑期档最‘火’的影片。”看电影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娱乐,也是朋友聚会的一部分。
除了家庭与年轻人,团体观影也在暑期档中占据重要位置。《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主旋律影片,常常吸引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的团体订票。影院工作人员介绍:“有些单位会组织员工集体观影,这部分人群也是暑期档观众的组成部分。”此外,南剑州大剧院监事王世杰补充道:“我院还长期开展‘福影耀延城·公益电影在行动’免费观影活动,为教师、环卫工人等人群赠票,放映《古田军号》《血战狙击岭》等主旋律影片。”
这些不同的面孔,构成了暑期档影院的消费版图,也让影院的运营更具针对性。邓经理笑着说:“每个观众群体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做的就是把握这种节奏,安排放映,让每个厅的上座率都尽量高。”
周边消费同步升温
笔者了解到,南剑州大剧院最热观影时段要数21时。彼时,散场人群的脚步声混在电影片尾曲的余韵里。一拨人往影院外走去,另一拨人则等在影厅外等待检票,取票机前依旧有人在操作。而暑期档的火热,不仅体现在票房,也体现在影院的幕后运营。
昨晚9点左右,杜比全景声大厅放映结束。影院工作人员立即从不同方向汇集到厅里,随即开始清理观众留下的垃圾。“我们要赶在晚上9点半下一场放映前清理干净。”工作人员说完随即埋头清理,爆米花碎、饮料渍、纸巾……“今年暑期档以来,影院的周边卖品收入同比增长了50%。”邓经理透露。爆米花和组合套餐的销售额是影院卖品的主力,占比超过六成。工作人员介绍:“一天下来,爆米花要爆四锅才够。”
除了爆米花和小食套餐,电影衍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不少观众把它们当作一种纪念和情绪消费。邓经理介绍,尽管本次暑期档影院并未推出电影周边产品,但在今年6月份,张国荣主演的香港老电影《星月神话》重映时,影院还向观众赠送A3电影海报作为观影纪念。
随着夜色渐深,临近23时30分,最后一场电影仍在放映。大堂上的灯光依旧明亮,售票区的LED板滚动着明日排片。这场热闹延续的时间,可能会比暑假本身还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