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3日
第6版:

婆 婆

去年春节前十天,婆婆离开了人世。依风俗,三年内家里不贴春联和福字。每天进进出出,看着空荡荡的门框和门楣,我的心也是空落落的,迟子建《灯祭》里的一段话便涌上心头:“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

其实一直到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对于婆婆的离开,我依旧感觉很不真实,总觉得婆婆是出了一趟远门,哪一天我跨进家门,还会看到她乐呵呵地在厨房里忙碌着。

婆婆去世时77岁。虽年近八旬,但因为皮肤白皙、身材纤细,平时又总是戴个帽子或者假发套,婆婆看起来很年轻。我喜欢给她买民族风服装,特别是旗袍,她穿上优雅又美丽,常会引来一片赞叹之声,她便十分得意。她曾经骄傲地告诉我,她去坐公交车刷老年卡时还遭到过来自公交车司机的年龄质疑。

婆婆的年轻态也许还因为她从来是个闲不住的人。自从搬来蝶景湾,她几乎每天上午,都要和公公一起步行五十分钟左右到城关,稍事休息,再步行返回。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不至于把自己封闭在郊区。一开始,他们走的是龙山路,湿地公园建成后,他们就穿过美丽的湿地公园。若正赶上四季花海的花儿盛开,他们还会停下来拍些美照发到家族群。常年下来,他们的腿脚功夫可比我们这些总是靠车上下班的人厉害多了。

下午,基本就是婆婆的家务时间。婆婆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连小院都清扫得无比整洁。当初帮他们装修房子时,我在院子里沿着矮围墙做了一溜花圃,还从自己家移栽了好几棵月季过去。但婆婆嫌月季难伺候又不实用,慢慢地全改种了芥菜、小白菜、丝瓜什么的。不过,等蔬菜长起来,绿油油的,也挺好看。

婆婆种得最好的花是放在矮墙上的那两盆花叶络石,每到春夏,便花开爆盆,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欣赏。只可惜后来被偷走了一盆。花儿通人性,剩下的那盆在婆婆去世后也逐渐枯萎了。

婆婆还是个喜爱美食的人,她自己的厨艺也是相当不错的。我刚认识先生不久,就听过他不少同学朋友夸赞他母亲的厨艺。婆婆做的荔枝肉是全家人的最爱,她炒的白果和粉条是家里的经典菜谱,她做的红烧肉让好多吃过的人念念不忘,她调的饺子馅曾被儿子命名为“张氏独门水饺”。而且婆婆善于学习,在外面吃到了什么好吃的,她回来捣鼓捣鼓,便也能做得八九不离十。

也因此,在儿子上高中之前,我们一直是在公婆家吃饭。随着婆婆年纪增大,煮一家人的饭菜逐渐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便自己开伙了。但婆婆依然会大包小包地买来我们爱吃的菜品,有时看我们都上班去了,还会帮着把菜洗好再离开。而且每个月月初,以及节假日,她都会招呼上我们一起到饭馆里去“撮”一顿,还必定要邀请上我的父亲母亲一起参加,说人多热闹有气氛。

其实五六十岁的时候,婆婆也是个爱玩爱热闹的人。那时候,她常常会邀上我的父母亲和她的老同事们一起打麻将、聚餐、郊游。只是慢慢地,或者因为孩子需要帮忙,或者因为自身健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跟着孩子去了外地,留在本地的也难得一聚了。老人们的世界逐渐缩回到各自的小家庭之内。

二十多年了,我和婆婆之间一直情同母女。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她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我若有什么头疼脑热,她会很着急;她或者公公身体不舒服了,她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心里有什么事了,她会来找我唠唠;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她喜欢找我商量……

所以,与婆婆相关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遗忘,而是汇聚成一串串的回忆,在风起的时候,在雨落的时候,或者在一些不期而至的瞬间,被触动,被唤醒。

就比如,我还记得在我刚怀上儿子不久,妊娠反应严重,婆婆会用药物在我的额头、脖颈、一些关节处涂抹,说会缓解不适;还买来我喜欢吃的杨梅干,加糖蒸煮出最可口的酸甜度,让我压制恶心感。

就比如,我还记得儿子出生不久,有一段时间白天的睡眠特别浅,稍微一点声响便会惊醒。婆婆为了让我中午能好好休息一会,便抱着儿子坐在沙发上小憩。

就比如,每到季节交替,更换厚薄被子时,只要看到某牌子的标志,我便会想起那些都是婆婆为我添置的。以前每到端午节,我的冰箱里便会塞进许多不同品种的粽子,那都是婆婆去她认可的做得最好吃的私人订制那里定做的……

不久前我梦到她了,她笑眯眯地站在客厅的沙发边,和以前一样,在说着什么,而且,和以前一样,她也还穿着她从前最爱穿的那件大围裙……

作者:□晓 寒
2024-05-23 □晓 寒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7606.html 1 婆 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