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第7版:

努力从不会被辜负

——访南平优秀学子袁宇扬

袁宇扬部分复习资料 (吴建琼 摄)

同学镜头里的袁宇扬

2024年6月24日,2024年福建高考成绩放榜。南平一中高三学生袁宇扬总分718分(高考总分值为750分),其中数学、物理学科均为满分。7月3日,本科批志愿填报时间开始,袁宇扬填报的志愿是北京大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盛夏的上午,穿过百余年香樟投射下的斑驳树影,一座普通不过的居民楼里,南平优秀学子袁宇扬及其母亲正等待着……

“在这边,往屋里走。请坐,喝茶!”

“谢谢,打扰你们了。”

简单的问候之后,开始了当天的访谈。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到兴趣学科的专精,再到学业的规划,袁宇扬与其母亲一同分享了学习与陪伴学习中的一些经历。

关于习惯

在袁宇扬和母亲的印象里,有着一段共同的记忆。那便是在袁宇扬小学时候,写作业若是出现了不工整、涂涂画画的情况时,一定会被母亲要求重写。“开始作业是用铅笔写,可以擦了重新来,后来用水笔了,就只能轻轻地刮,实在不行,也是换过新的重来,总之没规范的,一定要规范起来。”在母亲看来,习惯是自小养成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伴随整个成长、学习过程。

关于习惯,母亲有自己的规矩,也早早地给袁宇扬立好了规矩。“小时候可能不太能理解妈妈的做法,但后来确实因此受益良多。”袁宇扬颇有感触,特别是越到后期的学习,越能发现良好学习习惯带来的正向影响。

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正如袁宇扬所理解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每个阶段都努力地做好了,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整个过程就是顺其自然,变得相对轻松。

关于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袁宇扬与母亲深以为然。也正因为如此,在袁宇扬很小的时候,他像周围同龄的孩子一样,会去上钢琴兴趣班,也被要求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以不断尝试的方式,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最早是文学、艺术、科学等各类的书都买,后来慢慢发现,孩子科学类的书越来越多,特别是涉及物理、数学、天文这些内容的。”母亲说,“可能与科学相关的事物,就是他的兴趣所在吧,他喜欢,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我也会依着他的喜好,多买些他感兴趣的书。”

在袁宇扬日常学习的房间里,进门处便是顶天立地的书柜,书柜里放着各类书籍,其中很大部分是课外读物,包括了《时间简史》《迷人的材料》《量子宇宙——一切可能发生的正在发生》《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等等。

“其实我自己发现对物理、数学学科充满兴趣,还是在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袁宇扬回忆说,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间空闲下来,参加了一个物理竞赛相关的集中培训。一个多星期的集训学习,充实且富有挑战,更打开了自己认识、学习物理的新的大门。对于在高考中,自己取得了物理、数学两个学科的满分成绩,袁宇扬表示并没有刻意追求满分,只是尽力地去做好每一道题,享受解题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段时间,同样是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袁宇扬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课程和自购教辅,自学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内容。他说,对比过去,现在的学习条件、渠道更加丰富了,希望自己利用好这个假期,更好地做好进入大学学习的准备。

关于学业

“高三备考阶段,我几乎每天做题复习到很晚”“考试成绩不稳定的时候,我也会焦虑”“因为不够细心,甚至上下行正、负符号抄错的情况,也是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与不足的短板,袁宇扬并不例外。

“一直以来,语文、英语不够强,特别是语文成绩不太稳定,作文和阅读理解丢分多。”袁宇扬说,学校实施培优的“导师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自己也会专门花时间,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比如做某个特定模块的练习,不断地去总结归纳方法,尽可能地把短板补起来。最终,袁宇扬高考语文成绩137分,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其实,众所周知学习效果提升,可以从“1”到“1”,也可以从“1”到“10”,其中差异在于学习迁移应用的能力不同。在袁宇扬看来,想要获得相对好的学习效果的提升,一定是离不开反思、总结和归纳。

当前,特别是大学以前的学业水平考试,大都是多学科综合性考试,考的是综合水平。这要求学生们尽可能“保优补弱”,实现均衡发展。“在参加物理学科竞赛中,我发现自己与其他选手在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差距,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慢慢地补齐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袁宇扬说。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学物理是否考第一名并不那么重要,因为考试是对过去已知事物的掌握,而学物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对此,袁宇扬很是认同。他说:“无论今后我的征途,是不是星辰大海,始终保持对未知的探索欲,并为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都是一定的。”

作者:□本报记者 吴建琼
2024-07-03 □本报记者 吴建琼 ——访南平优秀学子袁宇扬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9483.html 1 努力从不会被辜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