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9日
第8版:

杨峻德烈士纪念馆:

红色基因代代传

市民参观杨峻德烈士纪念馆

“这里是杨峻德爷爷的故居,这些是他用过的笔记本和一些生活用品,当年,杨峻德爷爷就是在这里学习生活的。”近日,建瓯市杨峻德烈士纪念馆里迎来了不少“小客人”,戴着红色帽子的小脑袋挤在玻璃柜前认真听讲。这是建瓯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吉阳镇中心小学在杨峻德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向青少年一代讲好过去的故事。

杨峻德(1900—1931),原名克宽,又名杨适、杨实等,建瓯吉阳人。闽北党组织早期的领导者之一,闽北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与福建早期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

杨峻德少时笃志好学,有“杨占魁”之名,关心时局,立志报效国家,以“克明峻德”自励,改名“峻德”。五四运动时,在建瓯省立第五中学就读,被推为县学生联合会领导人,领导了建瓯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1年考入中国大学法律系,和李大钊建立了亲近的师生情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期间,创办了《建声周刊》,组织“建属六邑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发表“打倒一切恶势力”“改造社会”的严正宣言。

1926年,杨峻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和葛越溪等同志在建瓯创建了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积极投身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中。1927年6月,杨峻德与怀孕六个月的妻子告别,前往福州开展党的重建工作。同年8月,中共闽北临委成立后,被派回崇安重建农会组织,筹划武装暴动。

1928年1月,时值福州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杨峻德临危受命前往福州,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形势,打开了党在敌人心脏地区工作的新局面。之后,崇安农民暴动失利,省委派其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指导工作,与陈耿等一起领导了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第二次暴动,推翻了乡村的反动统治,奠定了创建闽北红军和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在杨峻德的领导下,闽北进入了苏维埃政权的创建时期,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办起了各种合作社,红色区域扩大到浦城、建阳、松溪以及江西的上饶、铅山、广丰等县的边缘地区。

1930年11月,杨峻德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往返于福、漳、厦之间,领导福建白区革命斗争。翌年3月25日,在厦门被捕。面对凶残的敌人,他大义凛然,镇定自若,严厉警告反动派:“任意屠杀也杀不了!继我而起者,尚复大有其人!现我应如何处决,请从速就是!”杨峻德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同年5月23日,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1岁。

“通过参观纪念馆和学习党史,我们意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要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少先队员。”吉阳镇中心小学学生们纷纷道出共同的心声。

2020年以来,建瓯市以入选全省“党建带团建、队建”试点市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工作机制,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着眼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全链条,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依托建瓯市11条红色旅游线路,我们串联形成16个红色革命体验基地作为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党建+’实践研讨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少先队员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讲解党、团、队的关系,党史、新中国史等,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建瓯市团市委书记徐睿介绍。

作者:□魏剑生 文/摄
2025-06-09 □魏剑生 文/摄 杨峻德烈士纪念馆: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3960.html 1 红色基因代代传 /enpproperty-->